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5月   作者:王国英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对于企业来说,人力是最主要的资源,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保障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省淄博市   王国英  25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对于企业来说,人力是最主要的资源,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保障,而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是激励,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体系也是增加竞争力的主要基础。
关键词:企业员工;激励;有效措施
        引言:现代化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前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人才争夺战已经体现在市场中,所以说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就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看,发挥人才的作用是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保证企业完成自己的发展规划。
        1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企业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工作激励。通常包含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企业员工激励的常见问题
        2.1对激励机制的认识不足
        (1)对员工的嘉奖侧重于物质奖励。通常在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同时,也制定了一些员工在技术技能、培训教育和荣誉称号方面的制度,最终还是落到了员工的薪酬兑现上,几乎都是奖金,并没有真正从精神层面考虑对员工的肯定,对优秀的员工没有进行通报表扬、培训深造或者是职务晋升之类的精神嘉奖,忽视员工通过企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久而久之,不利于引导员工的精神发展,导致多数员工对企业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2)对员工的考核侧重于负面激励。在企业的考核体系中,对照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考核细则或条款,几乎都是扣款项目,涉及到员工奖励方面的规定很少,负面激励占主导地位。这样的激励机制很容易让员工产生对工作的抵触情绪,有些还让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慢慢地,员工对企业发展也就失去了信心,没有归属感。
        2.2员工激励机制缺乏完善的制度
        绩效考核指的是对员工的工作态度、结果和行为进行评估,以此获取最准确的员工工作绩效信息。指导员工采取适当的行动,激励员工,让处于绩效边缘的员工或者低于绩效水平的员工回归正路是绩效考核的目的,但是目前有严格的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例如,针对同一岗位的员工,目前工作质量并不是薪酬调整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和上司的关系,这也使得员工对调整后的薪酬不满意,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与此同时,企业在年度绩效考核标准调整前过于模糊,缺少一定的针对性,个别岗位没有达到标准设置,部分员工也表示:自己兢兢业业努力了几年,却没有得到对应的奖励,心里感到不公平,这也直接显现公司目前构建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2.3激励缺乏人性化
        因为企业是盈利性质的,很多企业便会视员工为赚钱工具,觉得员工收了企业的报酬,那么加班超时工作也是应该的,否则就等于白拿工资了。其实,人才是企业的财富之一,但很多企业却未意识到,常常会在制订激励内容时仅考虑怎样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却未以人为本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如果企业没有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长此以往员工便会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直至离开企业。



        3新经济环境下提升员工激励的有效措施
        3.1正确认识员工激励机制
        (1)加强员工的学习借鉴。与同行业或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到先进企业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参考借鉴行业企业在员工激励办法方面的一些先进方法或经验,建立贴近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让激励机制有内容、有活力,激励措施有制度可循、可依。(2)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定期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经常性地与基层一线员工进行交流与谈心,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所需、所想。在进行员工表扬与嘉奖时,侧重于员工精神的满足与愿望,从而牢牢坚定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让企业真正成为员工的“大家庭”,使员工真正地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3)注重员工的正面激励。修改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在进行员工考核时,要关注员工的正面激励,减少负面考核,要注重消除干部与基层员工之间的等级差距,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通过一种积极向上的考核激励,引导员工对工作任务有一个正面的认识,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挖掘员工的工作创新潜力,最终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3.2完善员工激励制度
        在基础员工的激励模式上,是由工资设计、奖金设计以及福利设计构成的,在工资设计上,工资制度具有调节,激励,分配这三大基础职能,企业要避免平均主义和悬殊差距过大,首先在工资设计之前,要提前做好信息的调查,对工资设计需要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并对年度工资总额基数做好核定,制订工资分配方案的主要指标就是工资总额,同时还要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依照杠杆岗位体系对公司的岗位系列做好设置,每一个岗位都要严格的明确高中低这三个标准,依照岗位价值,岗位贡献,大小明确对应的等级,对每一个岗位都要设立最高工资和起始工资标准;最后依据岗位不同的等级下发对应的工资等级。其次在奖金设计上,要严格地依照按劳分配原则,坚持多劳多得的理念,企业可以设置部门奖金业务、发展奖金和月度奖金,定期地针对基础员工的实际业绩来做出评估,最终和利润相挂钩来确定各项指标的基数,依据为公司贡献的大小程度兑换一定的物质奖金。最后在福利设计上,要依照全面薪酬的原则做好企业的福利机制的规划工作。可以构建特殊福利、全员福利以及困难补助福利三大体系,对住房困难和重病员工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3.3激励要以人为本
        每个员工都是特别的,成长环境和背景都存在差异,这也是企业领导应该认识到的,所以要求每个员工的表现都要最好这是不现实的,企业应对于员工的优势加以利用,同时对员工的缺点多多包容,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员工。比如说应届大学生们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他们的工作价值,应看到他们是新的一代,利用年轻人新潮前卫的思想来为企业的发展创新出一份力。在制定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时,要考虑到员工的职业规划,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自己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方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需求,从而工作的积极性更强,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若是想要在竞争大潮中更具优秀,必须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来促进自身发展,只有如此方可留住人才,使员工体会到企业需要自己。通过工作能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从而迸发出对工作的热情,将企业兴衰直接与自身的成败挂钩。通过研究我国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优化之后,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加良性、健康地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仕福.新经济时代需要新企业激励理论--国外研究最新进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5):76-83+144
[8]丁海珍.H制造企业员工激励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马捷.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及相关措施[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
[4]白贵玉.知识型员工激励、创新合法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