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学院 郭一萌 314033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0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实行临床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合理事件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实行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临床药学服务;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依从性;影响
引言:高血压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绵长及无法彻底根治等鲜明特点,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对于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呈现出就诊率低及患病率的局面,其疾病控制情况相对较差,与患者自身缺乏用药知识、自我保健意识不佳及用药依从性过差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如何于疾病治疗期间予以正确的用药指导,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均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5;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41±6.87)岁。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24,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42±6.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药学服务。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用药干预,即:遵循心脑血管常规用药干预流程,指导患者遵循医嘱按时定量口服药物,协助患者标明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用药类型,帮助其快速掌握高血压检测仪的使用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药学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医院交由主治医师、药剂师及护师共同组成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小组,分别负责监督住院期间日常用药测量血压、回答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提供药学技术方面及用药方面指导等工作,满足细化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职责的要求。(2)相关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药动力学、药效学及药剂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明确规定患者晨起早上7:00空腹口服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或早上7:00及下午4:00分别口服中短效抗高血压药物,对于晚间时段血压上升的患者则适当调整长效药物的口服时间,尽量于临睡前增服1次。(3)干预小组立足于药剂学、药效学及药动力学等理论知识,明确规定早晨7点左右服用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早晨7点及下午4点左右分别服用中短效抗高血压药物,针对晚间血压上升的患者适当调整长效药物的服用时间(即睡前加服1次),针对夏季血压下降且高血压处于2级内的患者,需对患者的药物用量进行合理控制;对冬季血压升高显著的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或合理增加药物的用量;对高血压超过2级的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方案;对偶尔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合理控制药物用量,同时切忌户外运动强度过大。(4)针对夏季血压下降且高血压始终处于2级内的患者,则严格控制其用药剂量,针对冬季血压上升明显的患者则制定联合用药方案或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尤其是>2级的患者多多关注其用药情况,针对偶尔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则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及运动强度,预防出现户外运动强度过大的情况。(5)即便主治医师基本全面掌握药物使用原则及使用方法,但是无法深入了解药理作用及药学特点,客观上要求相关护理人员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专业药物咨询平台的作用,帮助患者由正规渠道了解最为全面的药物治疗信息及数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的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用药总依从率为75.00%,其中完全依从15例、部分依从24例、不依从13例;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为92.31%,其中完全依从22例、部分依从26例、不依从4例。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P<0.05)。
2.3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其中心律失常4例、咳呛3例、恶心呕吐2例、呼吸抑制1例;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其中心律失常1例、咳呛1例、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5)。
结语
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生后可伴随患者终身,随着病情进展,机体内肾脏结构及功能均可受到一定损害,并逐渐出现肾小管、肾小球缺血等情况,甚至引起重要器脏的病变。对于高血压疾病需长期用药治疗,而不合理的药物使用不仅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此,需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药物干预措施,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实行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祖嵩洋.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45-146.
[2]李爱娜.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12-213.
[3]惠捍中.临床药学服务在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中应用价值研究.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2):185-186.
[4]曹丽珍,张成豪,薛善,等.临床药学服务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3):53-54.
[5]杨明磊.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药学服务方式及施行效果研究.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138-139.
[6]杜志先.临床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合理性及依从性的影响.临床医学,2018,38(8):112-113.
[7]张帆,宋沧桑,付强,等.临床药学服务对社区高血压、冠心病慢病患者的影响.中国药师,2019,20(8):1396-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