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5月   作者:初承阳
[导读]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明显。

北京自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初承阳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我国银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自身的稳健经营,必须把风险的防范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又因为银行的会计业务是又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银行会计不仅能够进行对内核算,还可以作为中介对外提供中介服务,是银行内部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会计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方式
        所谓人工操作的风险就是在银行组织内,因为会计人员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储蓄、会计或者办事人员因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单薄或者心存侥幸而致使经济财产损失或者重大责任事故。专业性极强并且风险极大的银行会计在面临现金、结算票据、密押、有价单证、印章时,可能因为银行体制不健全而引起工商上的问题所引发的资金资产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同时银行的信誉还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通常,我们认为会计师是受国家管理的,而不是只受企业的管制,尤其是商业银行,其中风险会计监督更应该是对银行的正常经营,主要是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有力的监督,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会计监督能力十分淡薄,很多银行无视经营的合理性,尤其是某些商业银行的分行只追求存款量,忽视存款结构和存款是否合法,将办公楼装修一新,增加费用,通过不合理方法增大存款利率,相互攀比,各银行的恶意竞争,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健康良好的发展,反而对顾客的要求置之不理,无视发展应该注意的最重要问题。然而本应该作为监督人员的会计部门,对其无法起到监督、监察的作用,正因为这种现象得不到管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不能有序健康发展。即使某些银行会计制度完善,但在工作中,会计的监督作用也缺少时效性,稽查制度基本上是处于形式。稽核监督工作更是无人问津,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也因为没有良好的监管制度或者出于某些拜金势利人员的贪图小利,导致稽核人员敷衍或者故意不管,比如在账簿或者凭证上盖章,难以有效的监督控制会计风险,损害了银行会计职能的发挥,使银行投资的风险加大,很难起到监督作用。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即将阐述。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大量问题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基石是技术、体制、文化。从这三方面来看,技术是控制风险的方式,技术方面还是在不断发展的,但仍然有缺陷;体质是控制风险控制的保证,然而我国风险管理体质仍需极大发展,仍需不断健全;最后文化可以反补技术体质的缺陷,保证其正常的实施。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下述问题:
        (一)技术水平及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像雨后春笋一般展现在我们眼前,新业务冲击着以存款贷款为主要方式的传统金融业务,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正因为这种情况,各种新业务导致了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银行风险管理也日益困难。国际上,许多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或者巨大的金融工程等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管理,由于这样先进的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科技人才,我国商业银行重视存款多少反而减少对风险控制投入与发展,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过于重视定性分析,缺少量化手段。国际上各种量化机构对银行的风险评估具有巨大的帮助,而我国正缺少这样的机构,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加大会计人员工作的难度。另外,对于风险的识别、监测、量度等方面缺少一个客观的数据,市场环境也不利于银行的风险评估。所以说,如何把握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面临的的十分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说技术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二)缺乏完善良好的风险管理体制
        说起制度问题,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制度,一个企业也有一个企业的制度,一个优秀的公司需要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更需要一个清晰可靠的制度,在国际上所有企业都十分注重公司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银行业更不例外。许多发展良好的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这些商业银行具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会计人员可以在这样的企业里面发挥最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制度,会计人员才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还有某些激励机制促使各种工作人员愿意为银行服务,使国外的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风险管理文化不够丰富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又一特别因素,之所以称之为特别,是因为它决定着整个商业银行管理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银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也受到风险管理文化的影响,正如同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所说:“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这也又一次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而对于银行业来说,风险管理文化越强的商业银行,其管理能力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加强,整个公司的会计管理人员也会相应的适应文化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正是缺乏这样的风险文化,也正因为缺少了这样的文化才导致了技术和政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关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处理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实施,以堵塞风险漏洞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虽然内部控制不宜统一规定而须结合具体情况与具体目标来定 ,但银行会计存在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并存的情况,所以商业银行应结合具体情况分别从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
        (1)手工操作内部控制制度,各行的劳务组合有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手工操作内部控制制度应该结合这些具体情况来规范会计凭证的传递和账务的处理程序,来规定各工作点的具体任务。在帐务处理程序中选择出关键的控制点,通过检查账账、账证、账实各自是否相符,来检查数据是否正确,并及时修补发现的漏洞。
        (2)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该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具体特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可生成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银行管理部门逐渐依赖于这些记录与报表,而内控机能的强弱决定着这些记录与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的控制问题就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要求也更高。于是,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被破坏等等。所以,要想切实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之可靠性,就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特点,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和维护、系统鉴定、职责分离、应用环境、数据输入、输出、操作、系统安全、硬件与软件的控制等各方面来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之措施。
        (二)建立健全对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会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与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业务特点与业务流程,应按照其不同特点与流程来制定各自相应的制约措施,其中最易发生案件的事重要岗位,对于重要岗位,应实行明确的岗位的分工制度,杜绝一人兼岗或一人独自操作全过程的现象,将执行与记账岗位相分离,财务的保管与账实的核对职务相分离,将审批与执行岗位分离。建立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定期检查、强制休假和定期轮换交换制度,当发现对重要岗位中存在不合格人员时应对其坚决予以调整。对于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进行离任审查并规定其办理工作的交接手续。
        (2)完善交接手续制度,以明确责任。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无论是休假、轮岗还是调离,都须办理双方交接的有关手续,管理现金、外币、有价证券及财物、文件的相关人员要在监交人员的监交下填写交接清单,交交接人员登记,交接文件要编号存档。
        (三)加强相关检查监督,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会计监督是对会计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的重要与关键环节,他是对对会计核算是否合法、合理、正确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的业务是环环相扣的,由此会计人员岗位的设置与分工就必须符合内控的要求,职责明确,重要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和不定期轮岗,这就增强了人员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在检查监督中应改变以往的以事后监督为主,应增强事前与事中的监督与检查力度,改变现行的落后的事后监督体系,应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双重监督,不断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切实提高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能力。
        (四)施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的垂直管理
        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过程中,电算化会计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原先的银行本部控制制度建立在手工基础之上,与电算化会计产生了矛盾,所以不再能够适应银行的现有业务的需要。如此,就迫切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在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之下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建立在计算机系统下的独立会计及核算体制便是最基本的了。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需要对会计凭证应用统一的核算软件进行管理,使用相应软件使得系统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财务报表并自动汇总上报,从而使从前人工核算与报表填制阶段中存在的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大减少,从而使最终的会计记录结果与银行经营的实际更加相符。其他相关的会计信息报表则由专门的会计人员编制,确保任何人不得任意调整,这样有利于防止与杜绝由银行内部的人员造成的假账,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从源头杜绝了人为造假的现象。
        (五)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
        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当中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银行业的正常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具体来说,目前,许多会计标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与金融风险的披露方面仍存在许多待改进空间。表外业务潜伏着较大的风险,因为其经常会产生一些或有事项,这些或有事项威胁着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在防范会计风险破坏力的同时,还要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以提高金融行业中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却能改变银行经营损益的业务尤其要做到及时披露,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纠察改正,从而使银行资金损失降到最少。
参考文献
[1] 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2,02  
[2]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16,(05)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14,06)
初承阳,1991年11月17日出生,男,2013年本科毕业于沈阳大学,籍贯: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现居北京。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金融学。工作单位:北京自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