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油田二元复合驱见效特征及调整做法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5月   作者:赵汝善 程卫星 程卫静
[导读] 渤19二元驱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见效特征差异明显,存在见效早、见聚浓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差值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从储层发育、井网部署、注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引起见效特征差异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注聚单元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  山东东营  赵汝善   程卫星  程卫静  257231

 【摘要】渤19二元驱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见效特征差异明显,存在见效早、见聚浓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差值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从储层发育、井网部署、注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引起见效特征差异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注聚单元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主题词】增油效果  含水回返  见聚浓度  井网完善
        1 基本概况
        1.1方案设计情况
        渤19位于孤岛油田的西部,其西部和南部分别以断层与二区、七区分界,东部和北部濒临渤海,以人工海堤为界。渤19含油面积6.2km3,地质储量1327×104t,其中二元区含油面积5.5km3,地质储量979×104t,占单元储量的73.8%。2009年8月开始注聚前期调整,2010年3月1日正式投入注聚,2011年6月12日转主体段塞注入。
        设计连续注入1248天,注入方式: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三段塞注入方式,注入速度0.1PV/a,累计注入0.55PV。
预测最低综合含水83.3%,有效期12年,提高采收率9.2%,增油90.3万吨。
        1.2注入进度
         截止到2015年6月底,累计注入溶液607.0295万立方米,累计注入干粉14736吨,累计注入倍数为0.376PV,累计注入总量790PV*ppm ,完成方案设计76.9%。油井总井112口,开井111口,日液5996吨,日油503吨,综合含水91.6%,注采比0.92。水井总井74口,开井71口,日注水量5518立方米,平均油压11.9MPa。
        1.3 效果分析
        综合含水与数模预测有一定差距,目前综合含水91.3%,高出数模预测6.5个百分点。

            

       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对比,分析下降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
        (1)正见效井55口,受砂体边部储层发育和对应差等因素影响,虽然见效较早但增油幅度小,对比综合含水仅下降2.8%。
        (2)单层单向井多,含水回返快,日油与峰值相比下降66.7吨,含水上升6.8%,拉升单元含水        1.1%,且单向单采井大都位于砂体边部,静态完善潜力小。
         2 注入采出状况分析
        (1)总体注入状况
         注聚后,压力上升平稳,与注聚前对比,平均油压上升2.9MPa,与转二元前对比,平均油压上升0.8MPa。
        (2)单井油压变化分析
        从可对比井来看,油压上升小于1MPa的井有2口,受注聚初期高压影响。平面注入比较均衡,但局部存在高低压井。低压井4口:注入量低2口,保作降水和大孔道各1口;高压欠注井3口:出砂堵塞2口,储层物性差影响1口。
        (3)阻力系数变化分析
        从渤19二元驱霍尔曲线看,注聚后阻力系数明显增加,段塞推进稳定,第一段塞阻力系数为1.9,第二段塞阻力系数为2.0。
        3 注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储层发育差,为三类储层,注聚基础薄弱
        渤19主力层砂体连续性比较差,只有个别砂体延伸较远,大多砂体在横向上很快尖灭。河道沉积砂体呈长条状分布,储量集中分布在32、44、51层,泛滥平原内的零星砂体和局部废弃河道沉积为土豆状。
        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渤19储层发育比六区东南、西北要差,与二区注聚区相近,平均单井砂厚8.3米,效厚6.6米,单井控制储量8.7万吨,但二区砂厚小于5米井只有10口,渤19为24口,占总井数的21.4%。
        3.2注采强度大,具有见效快、前期增油效果好、失效快的开发特征
        渤19注聚初期,因产量形势需要,为尽快促效,水井注入量与油井采出量均超出计划水平,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具有见效早,前期增油效果好,见聚浓度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渤19累注0.057PV时开始出现见效井,同类注聚单元一般在累注0.08PV以后才开始局部见效。截止2014年5月,按方案设计注入量0.325PV,而实际注入量0.366PV,预测注入3年累增油12.84万吨,而实际注入3年累增油26.22万吨。
        3.3井网不完善,单向对应率高
        单向对应率高,造成油井见效快,失效也快,目前井层注采对应率95.1%,其中单向对应占31%,从分层情况看,主力层44层单向对应率达39.1%。
        4 采取的调整做法及效果
        4.1 调整做法
        针对渤19二元驱开发后期出现的大头井产量波动、回返井增多、见聚浓度高、井网完善程度低、初见效井增产慢、综合含水居高不下的现状,为稳效促效,我们制定了以下几条工作方向:(1)通过更新、侧钻、完善加密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率;(2)通过油水井归位,增加注入井点与受效井点,扩大见效规模;(3)通过堵调、分注缓解层内、平面、层间差异,提高聚驱波及体积;(4)通过群扶群挖、注采调配,夯实稳产基础。
        4.1.1做好井网完善工作,增加受效井点,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不断扩大见效规模。
        4.1.2做好低液井的提液促效及高低压不正常注入井、层间矛盾突出井的治理工作,提高增油效果。
        4.1.3做好产液结构调整工作,限液与提液相结合,合理均衡注采结构,调整平面、层间流线。
        4.1.4做好群扶挖潜及注采调配工作,通过参数优化、地面螺杆泵、洗井试挤、注二氧化碳、加降粘剂、上掺水等措施群挖促效,通过整体调配与局部井组调配相结合,实施油水井联动,控制躺井率,提高调配效果。
        4.2 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治理措施的实施,渤19二元驱产量实现了稳中有升,由治理前的日油水平490吨上升到520吨,综合含水下降1.2%。
【参考文献】
[1]刘玉章等编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6.
[2]姜其慧,赵宝柱,彭修聪,王宝胜.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10,8(5)71~73.
[3]李鹏华,李兆敏,李宾飞,李岩涛,杨风军.聚合物浓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及现场试验.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10(8):6~8.
[4]徐正顺,牛金刚,廖广志.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应用的做法与经验.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8,19(4)13~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