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5月   作者:杨红
[导读]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从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实现创新驱动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

辽宁师范大学   杨红  116029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从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实现创新驱动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字: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制造商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低附加值、高能耗及高污染向高附加值、低消耗及低污染转型,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引导产业向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发展。
        1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于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其根本动力、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构成了一个系统。每个动力来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科技创新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系统。
        1.1根本动力
        只有把握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 推进科技创新, 才能使我国早日跨入制造业强国的行列。不断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制造业永恒的主题,这是由制造业本身的特性和发展决定的。推动科技创新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促进制造业智能制造、降本增效和节能降耗等方面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2内在动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物联网和传统制造业加快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的迫切要求。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制造业企业产品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网络化营销。供给侧改革涵盖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协同合作等在内的各产业链环节,为整个产业链流程带来了全方位的内在活力。
        1.3外在动力
        首先,产品性能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可替代性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难以为继,制造业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这也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力。其次,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制造业结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最后,国家也多次提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政策,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2创新驱动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从前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分析来看,可以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高校层面等方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2.1政府层面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实现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市场自发性、盲目性的作用下,发挥政策调控力量尤为重要。
        2.1.1改善政府补贴的申请条件
        我国政府为了鼓励一些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近年来不少的企业为了领取补贴,做出很多虚假数据,把补贴金用于个人消费和炒股等无益于企业成长的事情上,有时候反而拖累企业和政府,政府补贴的失去了意义。
        2.1.2实施人才策略
        首先,政府可以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造就追求卓越的能工巧匠。其次,引进优秀人才也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措施。适当调整相关政策以留住优秀人才。一个发达的城市需要每个辉煌企业的支撑,一个辉煌的企业是由很多优秀的人才组成的。
        2.1.3发展领头企业
        理论知识再多再丰富,都不如一个实例有说服力。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和宣传领头企业的管理经验,带来更多社会效益,从而引导更多企业走向辉煌之路。
        2.2企业层面
        政府的干预是间接性的,而企业本身的决策才是最直接的措施。


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其转型升级。基于华为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2.2.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华为特别重视对创新的投入,华为在做代理商阶段,就开始对国外的交换机技术进行研究。1997年,华为自行研制的GSM打通了第一个电话。1998年华为将整个公司三分之一的研发力量投入到3G研究,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一步步走来,华为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引领5G的企业。
        2.2.2完备产业链,提高服务效率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企业。完善产业链,使得企业不在单打独斗去参与竞争,而是产业舰队,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和服务效率。
        2.2.3 构建产品平台,促进资源整合
        企业应该重视资源的整合,把之前做过的项目进行模块化的提取并保存,以便之后开发利用。这样会降低开发成本和减少项目周期,从而更好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实现技术开发与平台分离,在平台上做个性化的开发。
        2.2.4从公司战略出发,拒绝投入非主营业务
        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战略计划,要把它作为所有决策的依据。不可盲目冲动地做出决策。有的制造业,偏离企业的战略,把资金投入到炒股等非主营业务上。长时间缺乏产品研发,忽略产品质量,导致最终的破产。
        2.3高校层面
        高校拥有全国59%的两院院士和75%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如图2和图3所示。高校是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按理说应该是科技成果输出最多的地方和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持的地方。然而,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3.1改革考核机制
        很多高校在选择科研题目时,更倾向于那些易于发表的选题,忽略了实用性。通过改革高校的考核机制,不再单纯以数量作为考核标准,引导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
        2.3.2提高专利转化率
        高校获奖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从中可看出高校是科技成果的聚集地。所以高校应该重视研究的应用前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只有5%-10%,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高校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专利转化率,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2.3.3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很多高校都有科研实验室和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是很好的资源,应该被充分应用。高校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让师生了解和参与进来,为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提供支持。这才能体现出这些资源的价值。
        2.3.4参与行业协会,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行业协会是一种由会员自发成立的、以行业为标识的、非营利的、非政府性的、互益性的经济类社团法人。本着企业自主投入,成员协同参与和成果共同分享的原则,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3结束语
        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是其内部动力和外在刺激的结果。应该从政府、企业、高校和行业协会多方面进行干预,共同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熊曦,张为杰,余绍辉.“互联网+”背景下湖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 商学研究,2019,26(02):115-122.
[2]李冰清,张笑楠.辽宁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才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9,(32):22-23.
[3]靳艳.“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0):9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