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技术 刘士保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3月   作者:刘士保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我国水利的水平越来越高,由质量监督与管理技术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山东德州齐河县兴利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刘士保    251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我国水利的水平越来越高,由质量监督与管理技术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探析;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技术
        引言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施工技术和整体设计以及质量都日渐成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而从工程项目本身出发,其质量是所有人所重视和重点关注的部分,例如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其将南北方水资源的分布做出了科学的调和,并有效提高了防洪涝灾害的水平和效果,对生态环境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浪费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水资源的开发。
        1水利工程项目概念
        水利工程主要是指多个建筑项目的合称,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运用控制手段和相关技术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工程包含多种设施个建设项目。其不但能够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用水,同时也能够改善水资源环境,为经济生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以促进经济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通常为城市周边的野外环境施工作业,由于其建设规模较大,整个项目的成本较多,同时,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涉及范围较广且项目多环节施工,决定了水利工程有着极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其管理系统同样有着极为复杂的组织结构,项目作业环境和众多环节的繁杂性决定了其进行子目标的分设,同时对于项目管理也提出了诸多约束性的控制需求。由此可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管理面临着很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2.质量监督过程发现的问题
        2.1水利工程不达标
        针对质量检查结果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在逐年提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可以说所取得的成绩斐然。然而,其中有许多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工程实施分析归纳如下:水利工程完工后确实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水利工程的达标率很高,然而一些单项工程的质量问题或者质量缺陷还是存在的,比方说渠底垫层厚度、垫层铺设面积、外观平整度等都未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基础部分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出现了施工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二次返工。
        2.2质量监督处罚缺少依据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虽然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职责的法律地位,规定了质量监督范围、监督依据,但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如何执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已不能适应现有质量监督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质量监督站没有行政处罚权,加之现有的尴尬地位,对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只能以下发质量监督整改通知单等形式告知施工单位,导致整改意见落实难、整改不到位、类似问题屡查屡犯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质量监督流于表面形式。
        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通常都带有唯一性特征,每个水利工程项目都有着极为明确的目标,需要依据实际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水文情况、功能要求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基本不会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水利工程生产模式和项目设计。其每个工程项目的生产方式与生产目标也会存在差异,需要更具针对性地设计。但工程产品所具有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这种生产方式和任务目标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还要重视项目跨区域目标所存在的新环境、新要求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这也就意味着需要不断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创新和完善 。



        3.1提高项目法人管理水平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基本执行四制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基本解决了水利工程建设中责任缺位的问题,但是要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承担相应责任对项目法人提出了很高的综合要求。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应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管理等负总责,就要求项目法人必须具备与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专业水平、技术素养和综合组织管理能力。项目法人内设机构和人员结构素质应能满足项目技术管理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懂专业、懂管理、会经营,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在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量检测单位的人员管理中,必须严格监督,确保人员到位履职。
        3.2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必须健全管理体系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人。 在体系健全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为施工工作的安全高效开展提供支持,具体的管理体制健全应围绕领导负责机制、农业水利工程监理展开,以此围绕领导的责任和农业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任务进行权责划分。 同时,组建完整的管理队伍,保证施工开始前各个部门能够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为施工管理的安全有效推进提供支持。 此外,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同样极为关键,以此保证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负责安全控制。 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施工安全的目标与承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安全计划的针对性编制需要得到重视,以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对于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出现的问题,需做到问题有据可循,由具体人员负责,真正做到安全责任目标落实到人、分解到岗 。
        3.3持续强化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所以,必须重视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施工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要定期举办管理与质量控制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教育,培养大量技术过硬、思想过硬、意志坚定、意识坚定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使人才的专业得以充分的发挥作用,根据水利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进行人才、岗位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匹配。
        3.4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是系统工程,要构建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在到货物资检验方面,将质量管理延伸至外购物资的检验环节,有效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和检验完整性。质量管理人员利用系统中汇总的各类数据信息,及时了解项目建造质量状态,识别质量水平发展趋势,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整改与预防措施,做到质量问题的有效避免复现与提前防范。最终通过信息系统在生产质量管控过程中的成熟应用,实现生产过程质量稳定可控,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业主满意。对于水利工程建造过程管理及流程跟踪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现有质量管控模式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优化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功能,特殊重要物资要求供应商及二三级供应商都通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反馈,实现建造过程全流程检验信息的记录、质量数据档案的记录与保存,能从问题源头追溯根本原因。
        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代表政府依法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应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确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按照水利改革发展要求,积极推行“谁主持竣工验收,谁负责实施监督”的监督模式,由项目竣工主持单位主持同级质量机构负责项目的质量监督,这也是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小川,杨友伟 . 新时期涪陵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20(3): 63-66.
[2]胡学家,姚海滨,等 .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践探析J]. 中国水利,2013(4): 30-31.
[3]叶兴成,王亚东,等 . 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江苏水利,2014(5): 11-15.
[4]刘学明 . 县级质量监督站的建立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 水利技术监督,2015(1): 19-20 +71.
[5]王力 . 吕梁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现状与对策[J]. 山西水利,2016(12): 47-48.
[6]赵珍 . 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践中两个政策性问题的探讨J]. 水利发展研究,2005,5(4): 18-19.
[7]吴晓翔 . 浅议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J]. 水利发展研究,2016,16(4): 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