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3月   作者:李恩山
[导读]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工艺与技术,因而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在技术交底工作中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按施工程序实施各项工作,对工程的施工方案等做好相应的技术论证工作,对施工的工艺、设备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做好风险的预测评估工作,减少施工中突发状况的出现,确保工程的施

身份证号码:3712021968040****3   李恩山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工艺与技术,因而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在技术交底工作中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按施工程序实施各项工作,对工程的施工方案等做好相应的技术论证工作,对施工的工艺、设备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做好风险的预测评估工作,减少施工中突发状况的出现,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引言】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要求高质量建筑物的出现,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发展的需要。现代化建筑的基础是土建施工,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还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施工的严格管理,可以保证工程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土建工程是现代化建筑的基础项目,它的顺利完成有助于保证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性能。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人员因素主要指领导人的素质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工程施工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有: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服务人员等,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这些人员应该树立以下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相平衡的观念,用事实数据说话的观念,质量、成本和工期相结合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要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领导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注意质量规划、目标管理、组织技术指导能力的提高,生产人员要一丝不苟的操作,技术技能过硬,服务人员要做好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其他服务,间接保证工程质量。
      2.材料因素主要是指建筑材料、配件和半成品等。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把好四个关卡:材料采购关、实验检验关、运输保管关和使用关。材料和半成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过程中,节约措施绝对不能在质量方面进行削弱。建材市场产品质量龙蛇混杂,对材料和半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十分有必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采购符合规范要求,有质保书的材料,坚决杜绝因材料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发生。
      3.设备和工艺因素施工阶段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条件,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重视技术装备的配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此外,要在施工全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建立符合技术规律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技术信息要及时,信息储备丰富而使用,不断提高和改进工艺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4.方法因素施工过程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操作、组织、经济、工艺等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力求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管理方便,加快进度,缩短工期。
      5.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建筑项目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
        明确责任,参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和施工队伍自身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内容、方法和效果;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工程项目应该进行全方位管理,各个部分的管理都应以质量为核心,从各方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障作用。



      6.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地点的水文、地质、气候等工程技术环境;施工环境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通讯条件等工程作业环境;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和管理关系,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用户需求、国家和建设单位有关政策要求、市场变化、观念变化等竞争环境。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控制,应当在宏观环境中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目标,实施质量控制。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建筑材料的验收制度、技术责任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机械保养制度等,企业要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安全责任人。
        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首先从原材料入手进行管理。首先对进入工地的每一批建筑材料,监理人员一定要从源头入手进行把关,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其次对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构件进行严格检查,由于建筑施工的量越来越大,河沙的数量逐渐减少,企业就会使用海沙进行施工,海沙搅拌混凝土可能会出现氯离子腐蚀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最后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人施工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主要参与者,只有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与安全意识,才能够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综合质量。对于此,我国施工安全标准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筑施工工作需要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此建筑施工部门要设置好安全检查小组,对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的检查,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将各项细节工作落实到人,减少工作失误,以提高施工质量。
        3、制定完善的施工监管机制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只有采取该种措施,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制定需要具备针对性的特点,对于每一个施工环节,都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与管理标准。建筑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方面难度较高。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注重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否则很容易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调查显示之所以很多建筑施工出现安全事故,正是由于监管不到位所造成。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规范施工环节。
        4、施工后的质量管理
        施工完成后质量检查部门要严格把关,实事求是。对于质量存在问题的工程要按要求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监管制度,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制度的制定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特征,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来合理安排管理人员与管理标准。建筑施工十分庞杂,需要投入到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管理方面的难度也较高。作为施工企业,要意识到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否则很容易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要根据具体要求来制定监管制度,规范施工流程。
        5、加强机械设备的控制
        在施工前要制定完善的机械化施工方案,发挥出每一类机械设备的效能,获取到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设备主要参数、设备选型、设备操作要求三方面进行把控。在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要遵循因工程制宜的原则,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使用安全的要求进行改良设计,要正确选择、安全操作,实施“三定”制度,严格根据各项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结束语】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松磊,陈有志,宋建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管理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
[2]马振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