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3月   作者:1高阳 2徐敏
[导读] 市场体系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也即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没有系统理论和经验可供借鉴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将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从而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体制探索实践过程,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山东济南市公路管理局 1高阳   250000
2 山东济南高速济南发展有限公司  2徐敏     250000

摘要:市场体系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也即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没有系统理论和经验可供借鉴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将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从而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体制探索实践过程,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引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贯彻和有效践行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持续扩大开放和提高经济开放质量,根据统筹兼顾、协同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并通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1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1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构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高品质追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标准市场体系。
        1.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发展,需要依靠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快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把有限资源配置到更高效领域,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跃升。
        1.3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要主动化危为机,以自身市场制度建设的最大确定性来主动应对外部明显增加的不确定性。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和要素高效配置的保障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疏通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堵点,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
        2.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1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制度架构和任务重点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是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即全面完善产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无疑是重点和难点,既包括促进土地等传统要素在城乡之间的统一融合、价格市场决定、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公平配置,也包括激发和增强数据、知识、技术新型要素活力。展望“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水平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市场治理,有序扩大金融和社会服务业开放,是将超大规模市场资源优势转变成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则是体现并提升市场规制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和“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是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市场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全面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包容审慎监管和依法诚信自律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和平台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2.2把维护市场安全作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市场运行的风险和市场体系安全问题,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题中之义。强调要积极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加强对大宗商品、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市场交易的监测预警,研究制定重大市场风险冲击应对预案;提高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认定竞争违法行为、预警识别市场运行风险的能力,强化市场预期管理,这些结合新时代特征的重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化设计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系统性。
        2.3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
        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十四五”时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市场体系有效运转。一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有效解决重复监管、多头监管问题,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加快推进综合执法,优化配置执法力量。二是建立市场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失信主体信用修复等机制,围绕质量安全健全统一权威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协调、跨主体协商、跨领域协同。三是健全市场监管规则。聚焦市场规则失灵等问题,完善重点领域市场规则。完善网络市场监管规则,促进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公平竞争法律法规,推动社会信用法律建设,加快建成高质量发展监管标准体系。
        2.4有效增强自身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主要包括:第一,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的构建要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相适应,要体现出新的发展理念。为了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在宏观调控政策决策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国家发展规划及中长期愿景之上来进行决策;在调控过程中,要以财政及就业优先政策为主,重视投资、消费、区域和产业政策等手段的综合协同应用,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构建经济风险预警和识别机制,强化社会预期管理。第二,加快现代财税体制的建立。完善财税机制,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基于政府职责需求和财力状态构建科学的经济发展财税机制。第三,重视货币与金融政策的监管,完善综合和全面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5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要全面遵循党的领导
        第一,在整体管理和利益协调方面,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工作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经济体制纵深化改革,提升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第二,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各环节,对党的领导进行落实,在思路规划、方案设计和改革实践等各个环节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改革方向不动摇,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完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这条主线和原则从未发生变化,但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落实及作用大小和范围却经历了一个由虚到实,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改革开放提供组织保障,到强调党的全面领导,组织程序上实行党委讨论前置,使党的领导贯穿到改革谋划、方案制定和实施推进的全过程,从而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是一个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供借鉴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只有从历史性和整体性出发,才能看出这个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的规律性,明晰这一建设过程是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通过将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在市场作用逐渐扩大乃至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制度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德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足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1):4-11.
[2]高尚全.三中全会是开启新一轮改革的战略起点[N].中国经济时报,2013-11-13(9).
[3]王天义.不要误读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的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34-3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