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苏栋1 苏世磊2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3月   作者:苏栋1 苏世磊2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与建筑质量、建筑整体结构以及建筑混凝土施工效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中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与探讨。

1.山东德州乐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苏栋 1 253600
2.山东德州乐陵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苏世磊2   253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与建筑质量、建筑整体结构以及建筑混凝土施工效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中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高层建筑在城市当中得到了建设。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其中的主要材料,对建筑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即需要能够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把握,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1材料的混合拌制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施工材料,而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而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及设计文件,按照相应的配比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混合。如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置出现偏差,无疑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甚至是影响后期的工程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制作出质量过关,最合适工程的混凝土,就需要派遣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之前,就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反复检验,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才可进行后期的工作。
        1.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的施工作业中,浇筑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前期开展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能够保障浇筑作业能够有效开展且能够更好地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从施工企业和相关管理部分的角度来说,要想提升浇筑环节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前期准备工作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对基础模块的质量开展细致的核查,对工程的主体结构开展细致的分析工作,进而明确各环节施工的具体参数,只有这样才能使浇筑施工环节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参数。进而在开展一些后续工作时,相关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具体的参数来选择最为合理的浇筑技术和混凝土配置设备以及振捣设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钢筋主体结构与基础模块是否存在发生位移的现象,一旦发现位移问题就必须及时做出调整,直至相关隐患被完全解决后才可开展后续的施工作业。
        1.3混凝土的振捣
        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在此期间,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浇筑的混凝土是均匀分布在结构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质量。然后,施工人员才可进行振捣工作,振捣工作主要是减少混凝土中存在的缝隙,良好的振捣工作能够降低缝隙出现的概率,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一些不稳定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实行振捣期间,需要施工人员与相关的设备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确保振捣工作顺利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振捣是一项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以相关设备为主、施工人员为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1.4保养技术的应用状况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环节后,混凝土就开始步入凝固阶段,这个阶段的混凝度自身的强度会不断增加,相关人员必须掌握混凝土凝固环节的相关知识,及时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为其增加水分,进而保障其能够正常凝固,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要细致地观察混凝土凝固的发展状态和阶段性变化,并进行适当地洒水,进而保障混凝土施工的结构质量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标准。


在开展相关的养护工作时,要正确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对最终养护效果的影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耗水量大的养护方式不被社会提倡,并且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新型养护剂,在建筑养护工作中,用水养护的方式逐渐被摒弃,新型养护剂的原理就是能够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防护膜,进而有效减少混凝土和空气直接接触的面,有效避免了水分流失现象的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使用量。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混凝土施工应该保证其养护时间在28h左右,其次,在冬季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时,要严格的禁止将水直接浇灌在混凝土的裸露面上,应当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利用一些保温材料做好相关的保湿工作。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露筋问题
        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露筋是一项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该问题的发生会导致钢筋裸露在混凝土外面,造成钢筋内部空洞现象的产生,降低混凝土钢筋结构的荷载能力,从而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施工人员由于在施工中操作不够规范合理,致使在钢筋、水泥铸造阶段未能够完全密闭包裹好主筋,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厚度设备未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施工设置,也会引发混凝土空洞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存在一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时相关施工技术应用不科学合理,导致放置过远或者过高情况的发生,这样一来也会造成混凝土施工露筋现象的出现。
        2.2裂缝问题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问题,当建筑工程出现裂缝问题将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质发生不利变化,不同程度影响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问题与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运用规范与否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的外界温度控制作业中,如果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气温显著低于内部气温,则会导致温度应力情况的出现,促使混凝土内部结构会产生大大小小的裂缝。而如果是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影响也会使得其内部热胀冷缩,进而形成干缩情况,导致混凝土出现较为严重的裂缝问题。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1科学的设置混凝土配合比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前,要开展一些必要准备工作,例如,应进行一定的混凝土试伴工作,通过多次实验来寻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数据,进而合理的增加或减少水泥量,使混凝土的质量能够得以提升。除此之外,在优化混凝土各原材料的配比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减少水泥量,加入一些粉碳灰,并根据相关理论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水胶的比例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并有效缓解其内外部的温差问题,从而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2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以及温度的变化对其质量上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施工方式,进而保障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质量。一般来说,在夏季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该将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5℃以内;当处于冬季时,混凝土在入模使得温度也不能低于10℃,以免出现因温差问题导致混凝土浇筑面出现严重的裂缝。其次,除了上述条件外,在具体施工时还可以利用降低混凝土出料口温度如在相关设备前搭设凉棚、采用地下水资源进行混凝土搅拌等以及使用冷却水管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措施来有效控制混凝土自身的温度,进而达到降低温差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应用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好坏。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正确操作施工设备,以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彦.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7):133.
[2]刘强,朱恺,杨召波.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耐久性[J].砖瓦,2020(10):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