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 朱雨辰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3月   作者:朱雨辰
[导读] 建筑设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的核心,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舒适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气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气候,结合不同地区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力,实现气候与建筑的协调发展。

身份证号: 6101131988030****X   朱雨辰   266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的核心,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舒适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气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气候,结合不同地区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力,实现气候与建筑的协调发展。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群众对生活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建立宜居环境,建筑设计必须树立新理念,结合气候特点进行建筑设计。
关键词:适应气候;建筑设计;策略方法
        前言:气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气候,结合不同地区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力,实现气候与建筑的协调发展。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群众对生活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建立宜居环境,建筑设计必须树立新理念,结合气候特点进行建筑设计。
        1.气候及其与建筑的关系
        由于地域性,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从而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它是由当地的地理环境、大气环境和太阳辐射的长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括空气湿度、气温、太阳辐射和风等。气候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住宿环境密切相关。微观来说,气候主要指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内外的特定气候特征。建筑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范围的气候特点来建造,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筑气候也属于小气候范围,包括室内小气候和室外小气候。室内小气候主要是指由室内空气湿度、平均温度和气流速度组成的综合室内环境,室外小气候是指人们活动引起的建筑区域气候。
        2.建筑设计适应气候的重要性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转换过程,涉及到一种逻辑设计方法,与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很大不同。总的来说,在设计过程中,要以科学分析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演化成可供选择的模型语言。在建筑设计工作中,要结合模式选择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总结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如果建筑设计不考虑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建筑所在区域的温度、气候等条件。在确定气候要素的帮助下,充分结合一年内的气候变化,可以编制出详细的图表,并根据这些图表确定不同时期人们的舒适度指数,从而为建筑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3.建筑设计的气候适应策略和方法
        3.1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建筑朝向
        基于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原则,设计师首先要注意建筑朝向,直接指向建筑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从而影响建筑的舒适度。在设计建筑朝向之前,设计师需要做好现场勘察工作,在了解建筑场地自然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科学的朝向方案,包括地形、日照、风向等。以青岛市某建筑为例,设计师在设计时结合当地地形、日照条件等因素,确定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通风方向。在实际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夏季风与建筑朝向的夹角,一般设定在45°。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注意建筑本身与其他建筑形成行列式结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会更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产生涡流区,即建筑朝向和夏季风向会出现相对现象,影响建筑的通风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应调整建筑朝向与夏季风之间的入射角,使其在30-60°范围内。在这个标准下,很多行列式分布的建筑可以获得很好的通风效果。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也要注意日照条件。中国大部分建筑都是南北通透的格局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建筑的日照强度调整曝光量的大小和位置,以保证良好的室内采光和风况。



        3.2切薄建筑
        对于薄建筑,这种方法本身属于通风策略的实际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从而有力保证建筑的环保性能和舒适性。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类似微型城市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往往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和资源消耗产生负面影响,但薄建筑的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关的负面影响。说到削瘦建筑的设计方法,不得不提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典型新楼,就是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切割薄建筑的方法是在设计之初就确定的。在实际应用中,建筑师通过街道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实现了建筑的细化,扩大了与外界的联系,实现了自然通风,使建筑能耗降低了30%,本质上属于适应气候的多种建筑设计方法。与国外应用的薄切建筑设计方法相比,我国在这种设计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中建科大学大楼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薄型建筑设计方法的支持下,该建筑实现了中央空调年使用量减少三个月,使我们对这种适应气候的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3适应当地气候的低能耗建筑
        适合气候条件的建筑,是指设计建筑的室内温度在一年四季中尽可能保持或接近舒适范围,能耗尽可能小(不同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舒适范围也不同)。室内自然温度在舒适范围内的时间越长,偏离舒适温度上下限的范围越小,建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越小,建筑能耗越小。这也清楚地表明了冷暖设备的主要任务——辅助调节室内自然温度到舒适的范围。现在的建筑大多过于依赖机械设备,忽视气候条件的影响,这与低能耗建筑背道而驰。
        3.4建筑朝向的合理选择
        首先要正确分析影响建筑朝向的因素,一般影响建筑朝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主要是风向和日照条件。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选择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建筑朝向选择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建筑朝向与夏季风成45度以内的角度设计,可以使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达到最佳。但如果建筑物采用行列式布置,则应避免出现夏季建筑物正对主风向的现象,因为这样会导致两建筑物之间出现较大的涡流面积,影响后方建筑物的通风条件。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建筑朝向应与夏季风入射角保持在30-60°之间,以改善室内通风条件。此外,建筑布局应合理安排,以便适当调整日照长度。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南北朝向的建筑会获得更多的日照时间,因此在设计中应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一因素。
        3.5建筑材料的使用
        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尽量避免或减少外墙在空气中的直接暴露,可以通过覆土或粘贴胶体材料隔离温度的直接影响来解决。保温性能好的厚土覆盖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几乎隔绝了气候的不利影响。在改变太阳光入射角的过程中,对建筑结构和室内装饰都有很大的杀伤力。因此,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遮阳方案。窗户上的遮阳板和窗扇是白色窗户的形式,彩色玻璃和镀膜玻璃不仅用于保护室内装饰,还用于保护建筑物的外墙。彩色玻璃不仅能很好地吸收太阳的热辐射,使室内凉爽通透,还能吸收大部分可见光,使夏日的阳光看起来柔和饱满;镀膜玻璃对太阳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独特的单向透视功能注定在建筑设计中发挥其适应气候的作用。镀膜玻璃主要反射一种远红外线,反射率极高。
        结论:总之,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气候变化无常,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将气候因素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中合理控制人工能源的用量,利用自然能源,不仅可以消除恶劣气候对建筑的影响,而且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倩.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新探索——以广州许地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3):218-220.
[2]叶守森.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3,(10)
[3]周为.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