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3月   作者:刘泊雷
[导读] 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于自然界的资源开发不合理和过度使用等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造成了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上升,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监测得到了全社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便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  刘泊雷     610000

摘要: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于自然界的资源开发不合理和过度使用等情况,这样就造成了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而造成了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上升,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监测得到了全社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便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和防治技术等,希望能够为广大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等方面迅猛增长,例如在公路建设、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和修建水库等,这些人类的重大工程对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通过对近几年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分析得知,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地面裂缝以及地面沉降等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另外研究发现,由于地质灾害呈现着涉及范围、危害程度较大以及具有突发性等特点,为地质灾害的补救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一、发生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一)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相对幅员非常广阔且地貌特征较为复杂。存在高原、山地、盆地以及丘陵等地形,这些地形具有陡峭等特征,非常容易发生崩塌、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平原地带受到人类大量开采活动和抽排地下水等影响,较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等灾害,这种地质灾害本身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隐蔽性,如果出现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伤害;二是我国的地质岩层多样且地质环境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形地貌,尤其是对于喀斯特地貌,在常年的风化作用、降水和植物根劈的影响下,碳酸盐岩石的完整性被破坏,这样崩塌类的地质灾害容易发生;三是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和强降水、降温等复杂气候条件的影响,长期在这种条件下也很有可能发生系列的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在强降水的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还是较大的,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通过研究分析,除了受到以上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地震和地下水等因素也会引发地质灾害,因此,自然灾害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这些会给人们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程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资源开发的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很多地质环境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树木森林的过度采伐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于山体的过度开发会破坏本身的自然平衡,在降水、水位上升、爆破等影响下容易造成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为过度使用自然界资源,对于自然界过度的开采,不仅仅或破坏自然环境,还会因此造成地质灾害,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科学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具有环保型的防治技术,与我国目前的发展观念和需求相适应,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且能够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程度,这种防治技术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防治灾害的发生,这种方式技术投入资金较少但是周期较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对自然界的平衡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采用工程防治技术
        工程防治技术经常会在滑坡与崩塌等地质灾害中使用,应该说是一种相对比较重要的一种防治技术,这种技术是采取合理的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的放生,例如可以通过设置抗滑桩、主动或者被动防护等工程措施开展支挡和防护,这样就可以防止坡体发生变形或者被破坏而形成的滑坡或者崩塌等地质灾害,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生灾害的风险。在采用工程技术防止灾害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上的改进,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以便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不会遭到地质灾害带来的危险。
        (三)采取避让的防治技术
        避让防治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较为简单,通常分为搬迁避让或者雨天避让。当很多地质灾害无法通过其他有效的技术进行防治的时候,应该选择避让的措施,只有通过将生活或工作在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群体离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域,以达到避免地质灾害影响的目的。其中雨天避让是指有效组织群众离开容易在雨天形成滑坡灾害的区域,这种避让需要及时与政府和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以便能够方便躲避区域人们的正常生活,在灾害离开的时候在组织群众回归正常生活。另外搬迁防治是需要组织群众脱离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这种方式花费的成本和时间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尽量不采用搬迁防治技术。
        三、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分析
        (一)重点做好保护、勘察、预防、监测等工作
        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一般应该在前期做好保护、勘察、预防以及监测等系列工作[2],只有做好前期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首先,要做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人类和自然应该协调发展,离开自然生态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要在对自然界使用和资源开采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科学合理的保护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平衡;其次是强化对于地质灾害的勘察和监测工作,提前根据不同地形和地貌条件的勘察和监测数据判断容易发生哪一类地质灾害,而且要判断出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影响的区域,以便能够帮助人们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控和防御系统,以便能够减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提前评估相关的数据资料,提前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防工作等,从而有效的降低灾害的影响程度。
        (二)滑坡灾害的预防措施分析
        通过分析,得知滑坡灾害与其他地质灾害相对是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而且该种灾害具有危险性较大、临时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对于滑坡灾害应该重点做好前期的预防和监测工作,采取合理的工程建设技术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率和带来的危险程度。要在较为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方尽量减少工程项目建设,避免又有人为因素产生的临空面等,如果无法避免需要做好坡面的支挡与防护工作,另外还要做好排水措施以便能够减少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坡体的几率,需要提前通过监测各类数据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
        (三)崩塌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崩塌地质灾害是一种突发性且伤害程度较大的灾害,一旦发生了崩塌将在短期内造成严重的伤亡事件,不会给人类机会进行有效的反应和救援,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提前做好监测工作,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强化对于崩塌灾害的预防的重视程度。在进行陡坡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放在首位,最大程度上降低崩塌发生的几率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陡坡和位置的实际情况,需要尽量对陡坡位置或者有可能发生崩塌地形采取有效的支挡和防护措施。另外,还要由相关部门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一旦遇到崩塌事件,应该各方协调尽快疏散人员,以便能够减低伤害和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分析,地质灾害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地质灾害是由于恶劣的环境造成的,有些是由于人们过度的开采和频繁的工程建设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具有针对性的采取生物防治、工程防治以及避让防治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另外,还提出了具体的地质灾害预防的常用方法,并对于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强化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等。
参考文献:
[1]徐珍珍.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低碳世界,2017(11):65-66.
[2]周托.试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西部探矿工程,2019,31(07):15-16.
[3]谢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8(5):351-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