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学生读图能力初探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杨存枝
[导读] 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还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
        杨存枝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金福湾小学 726300
        摘要: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还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因此小学教育课本多是富有趣味性的、色彩美丽、形式多样的情景主题图来表达数学信息。要培养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读图、提取信息、分析综合、概括表达等能力。本文对于如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读图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字:学习兴趣;数学信息;读图;表达能力
        引言: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刚告别幼儿园,正式踏入小学的门槛,属于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全新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习惯,都是一种挑战。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遵循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知识量的情况,小学教育课本多是富有趣味性的、色彩美丽、形式多样的情景主题图来表达数学信息。对此培养学生学会看图、读图,从而准确提取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的表达出来,是这一阶段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一、培养读图兴趣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逐渐接触了很多有趣的动画绘本,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下,喜欢倾听绘本中的故事,一些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能够自己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复述出来。因此在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于阅读绘本的兴趣转移到阅读教材的图片中去。教师必须能够挖掘出主体图片中的趣味点,比如花朵、小动物、小朋友做游戏等,将这些图片结合相应的数学信息并串联成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形,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认识图形、直观感知、直观洞察、直观想象、利用图形认识数学[1]。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小朋友做的游戏是什么,随之提问教材中小朋友手中的是什么图形。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带领学生在课堂之上做活动,比如孩子寻找教室中有哪些图形,并鼓励发言,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带领孩子在纸上画出子自己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小学生将现有的图形经过不同的组合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点?一部分学生回答:三个角。一部分学生回答:三条边。教师可以继续延伸四角形的特点,再进行不同图形、不同数量的组合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数学语言。培养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使得其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良好兴趣。
        二、图形中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当教师经过有趣的故事和课堂活动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时,进行下一步教学:提取数学信息、收集数学信息、分析这些数学信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获取图中的数量以及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

教学中注意把现实生活事例合理引入到数学课堂,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联系生活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小朋友在游乐园时遇到的问题做出思考,教师也可以带一些较小的水果、玩具、糖果也用来辅助教学。比如教材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小丑有十五个气球,卖给了小朋友九个,还剩下几个?有一部分学生会回答出正确答案,还有一部分回答错误。此时教师需要要用15个糖果或者水果来发给九个小朋友,之后再通过剩余的来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之后在通过更多的不同数字的变化将糖果和水果发给学生的同时使其掌握本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得知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更多的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中图形的数学信息,去提取分析,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图意的表达和情感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对于日常生活,很多人运用最多的就是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虽然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但观察能力却很强,可以注意到许多生活细节和信息。所以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而促使他们理解图片[3]。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数额的人民币,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人民币。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平时随父母使用和自己使用的的人民币不同之处。让孩子观察不同数额人民币之中的图案,向其讲解不同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和发生过的有趣的小故事,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也要将教育落实到生活中,加深孩子的情感教育[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是最为关键的,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保护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而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开展孩子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未来的高阶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和平.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8.

        [2]张婷婷.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戴雅君.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98-99.

        [4]郭文新.有效结合画图策略,关于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