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夏玉萍
[导读]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夏玉萍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215200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备课,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依据他们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创设,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数学课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
        引言:在小学低中段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做好教学方法的优化,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其能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究,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低中段衔接问题解决策略
        (一)教学内容衔接策略
        低段作为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应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做好中段的教学导入,通过对低段数学知识的复习,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衔接点。在小学低段教学内容中,以简单的加减乘除为、对图形的认知与了解、一些单位的认知等。中段教学则为这些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图形构成规律等。在教学中中段知识作为低段知识的延伸,更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承上启下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低段知识的复习,进行高段知识的引入,以合作交流的模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综合能力培养衔接
        对于中段学生,教师应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并寻找事物之间存在的规律。在进行中低段学生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其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其现有的认知水平,去理解与接受课程与知识的过渡。
        在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其能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思考,并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1]。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一二年级的个位数乘法思考,让其进行思维的发散,探索数字相乘的规律。在中段教学中教师应从动手实践入手,以引导的方式将数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其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针对认知水平的有效衔接
        随着学生年龄的提升,其认知水平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其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构建。

在低、中段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其认知能力的变化,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并深化其解题思路与技巧。在进行衔接的过程中,要让其对解题技巧具有良好的掌握,只有让他们运用好解题技巧才能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展开与应用。
        在他们对数学的简单算法具有大致的了解后,便可以让其接触更多的信息,拓展他们知识的宽度,通过引入新的方法与规律激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让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索与讨论,如,三角形三边是什么关系时才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可以通过对其发散性思维的引导,使他们能更为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并让其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问题的研究,再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得出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2]。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与认知能力,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创设多样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使他们所学的东西能更具有实用性,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升,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其当下的发展,也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使其能持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情景,让其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能更好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课堂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学情景进行设计,如,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情景的导入,让其能更好的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予以理解[3]。如,在进行“厘米和米”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其创设根据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如:“同学们,手指的长度与身高都为1.6,请问他们单位相同么?如果不同,都应是什么单位呀?”通过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景创设,能让学生们更为主动的进行问题的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也要确保情景与课堂内容相契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用不同的方式,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中低年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内涵研究——基于美英等五国数学课程目标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84-91.

        [2]鲍银霞.小学数学教师MPCK的调查与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6:116-128.

        [3]李新,杨杨,汪慧明.数学有“德”: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1:104-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