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萍
浙江省乐清市蒲岐中学325609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同学们不仅要能够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同时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深入的研究数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如何将这些内容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初中生在课堂中要能够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在课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完成相关的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同学们在灵活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重点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堂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改革的阶段,老师要能够认真的分析现阶段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并能够根据同学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模式。初中数学对同学们的要求较高,老师可以尝试在课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同学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最终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从而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中能够主动的提高个人的数学技能。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老师要能够引导同学们主动的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他们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向他们介绍数学这门学科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从而在思想的转变中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首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让同学们利用身边的资源主动的获取并拓展知识,同时在知识的拓展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他们思维的进步。其次,这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同学们在课上更加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面对这一能力培养的优势,老师需要及时的调增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同学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重点介绍的内容营造一个提问的学习环境,从而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例如在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全等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
在课上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全等三角形,并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教材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之后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特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班级中的成员能够在老师设计的提问环境中主动的思考,并尝试自主翻阅教材完成相关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很多值得同学们深入研究的内容,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出个人的学习兴趣,在氛围的营造中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最终提高个人的数学技能[2]。
(二)补充背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背景的补充方便同学们在课上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课上分发导学案引导同学们提高个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例如在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单元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在导学案中介绍什么是不等式,并在学案中给出一定的例子,请同学们判断哪些属于不等式,并请同学们概括出不等式的特点。在背景的补充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资源和导学案进行结合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通过这样的辅助授课,同学们对不等式有着一定的认识,他们也愿意按照导学案中设计的内容完成之后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提升,他们的思考深度也随着课上拓展的内容不断的延申,最后感受数学这门学科对他们今后的帮助。
(三)介绍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方法的掌握能够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鼓励同学们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介绍《一次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老师需要介绍数形结合思想在这一单元的具体应用,通过介绍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老师鼓励同学们将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的性质进行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的分析这一思想对同学们解题有着哪些具体的帮助,由此鼓励同学们将这一解题思想灵活的运用到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最终鼓励同学们落实自主学习[3]。
结束语: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使同学们能够快乐学习,并创造相关的学习环境鼓励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不同环节中,同时老师在课上要注意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从而培养同学们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最终在提高同学们自身素质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亚丽.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巴春蕾.初中数学教师几何学知识掌握水平对几何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高婷婷.初中数学智慧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