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王治江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们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王治江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团结乡大毛小学   6573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们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纷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旨在切实且高效地践行“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将浅析在小学数教学中实施生本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力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生本课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会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继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变得有趣、充满生机。那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生本课堂呢?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所产生的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生本教育提倡将课堂空间开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课前做好预习,找出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问,通过与老师的探讨来解决问题[1]。2、让学生独立思考。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依赖老师的教学,无法主动思考问题,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互动合作。然而,生本教育则提倡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便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分享结论。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众所周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奏,即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新知识进行准备性的学习。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后期的教师教学和自主探索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在实施生本课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务必要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预习。那么,怎样的预习方法是有效的呢?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布置提纲式预习、习题式预习或动手操作式预习。1、所谓提纲式预习就是指为学生布置预习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依次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前大致明确对应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2]。例如,要求学生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时,教师便可以列出这样的问题提纲:钟表上有哪些数字?钟表上分了几个大格?钟表上每个大格之间又有几个小格?钟表上的三个指针的旋转方向是怎样的?钟表上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了什么?2、所谓习题式预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教材上的知识点通过练习题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先读懂问题,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教材中寻找答案。3、所谓动手操作式预习则是指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去实践进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要求学生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说位置,放物品”的游戏,如一位学生说:“将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再将橡皮放在语文书的上面。”此时,另一位学生则需要按照前一位学生的说法摆放物品。这样通过了学生的亲手操做,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位置”的基本概念。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生本课堂”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让所有的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其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的可行性方法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特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最终收获知识、增长技能[3]。就以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此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即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湛蓝的天空3朵飘动的白云、一轮红日;院内一棵高大的树木,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在给5只小鸡和4只鹅喂食,还有1只小狗慵懒地躺在一旁晒太阳;栅栏周围有3盆向日葵、2个大南瓜。”继而让学生独立观察课件,然后总结出课件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几个(几只),并要求在最后总结时按照物品个数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进行汇总。通过这样的动画情境,在一开始便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抛出问题后也能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数、理解和认识数。
        (三)合理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是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今,在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和小组相互结合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交流和探析。例如,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小组,第一环节先让各个小组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人民币?你们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2、小组内部共同完成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等量兑换,如一张一元可以怎样兑换,有哪些兑换方法?第二个环节则是组织各个小组在内部模拟购物,即根据自己购买的物品进行付款和找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生本教育的高效实施,本文提出了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开展小组合作这三种可行性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荷芳.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 考试周刊,2020(20):87-88.

        [2]关凤娟. 浅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 天津教育,2019(15):170-171.

        [3]章猛.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116.

        [4]徐爱平.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