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山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李习传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德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习传
        化州市合江镇中心小学 广东 茂名52514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德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品学兼优的综合型人才已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目标,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不仅作为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卫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也是发现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山区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传输基本技能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美人格的新一代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农村山区;渗透途径
        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学科。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农村教师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山区教师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的发展,挖掘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发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要求学生用肢体展示这些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所做出的言行,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在特定情境下,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理解德育内涵。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小学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和“三观”包含着体育教师的德育观念和行为。因此,就德育的长远发展而言,把德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更容易把德育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德育的发展。其次,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山区小学生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教师要认识到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最后,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锻炼和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主动面对挑战,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认识到失败不可怕,胜利不骄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主动面对困难的素质,勇于解决困难的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农村山区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
        1、基于抗挫教育渗透德育
        体育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价值,在塑造学生道德素质的过程中优化师生互动。比如,农村山区的孩子在未来成长与学习中,与城市孩子相比处于弱势,教师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抗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通过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了解,历史上的著名运动员总会经历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总能坚持和抗争,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因此,挫折和困难在体育活动中并不少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抗挫折教育,符合这门学科的特点。

老师可以把著名运动员的事迹告诉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些运动员的坚强意志和精神,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时,他们也能有勇气和毅力战胜这些挫折。这样,学生既能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又能养成坚毅的品德。
        2、基于主题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控制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体育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每项运动的内容不同,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常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实践可以培养不屈不挠、不屈不挠的意志力;球类运动需要同学合作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勇敢、互助、友爱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山区选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模拟奥运会开展“山村小奥运”的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像学生介绍我国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实际,引导学生感受到运动员不屈不挠的奋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在正式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写作、不怕失败、不服输的精神。
        3、基于乡土资源渗透德育
        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注意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以教材为中心,周边资源为辅,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充分利用课堂作为主要载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在教材挖掘的同时,老师还需要超越教材,融入更多的生活信息,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时代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农村山村特有的乡土资源举行户外体育活动,比如:春天可以在田边放风筝,认识到村民插秧的辛苦,学习珍惜;夏天可以在林子里做游戏,利用大自然的馈赠自制一些草垛、障碍开展弹跳、躲避等游戏;秋天可以带领学生在草地上进行钻爬翻滚等体育训练;冬天可以带学生进行滑雪滑冰等运动。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引入一些民间游戏,如踢毽子、顶牛、集体大跳绳等活动。通过利用周边的乡土资源,让体育技能的训练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利用了乡土资源,宣传了山村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与周边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努力培养思想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学生。这既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更新体育教育观念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与周边乡土资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不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保学生生理、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海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运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23.
        [2]董伟刚.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28-129.
        [3]胡林冬.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德育渗透[J].新课程,2020(4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