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张雪营
[导读] 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雪营
        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左家庄分校
        摘要: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前文的分析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简单的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学校还有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培养的质量,提高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低年级;运算能力
引言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展开数学计算,并且可以坚持灵活简便的运算方式,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一、新课改下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而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发现新课改下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极大的满足了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培养要求。首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不仅明确了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向,也明确了教师教学任务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应变能力、还有思维的活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其次是能极大的满足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培养要求,新课改明确的说明的现代教育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教育改革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教学现状分析
(一)运算教学观念守旧,课堂与课后内容脱节
        小学数学具有逻辑性和启蒙性,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现阶段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守旧的问题,教师更加倾向于传统的书本教学,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阐述,却容易忽略课堂内容与课堂运算习题的紧密程度,使学生往往在课上能够掌握知识点,却无法得心应手地应用到课后作业中去,难以使学生获得连贯高效的教学体验,无法开拓知识获取的新思路和方向。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思路单一
        在目前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无法摆脱传统教学中的刻板单一的运算教学课堂模式。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使教学过程出现盲目性,难以突出学生主体的教育地位,学生无法真正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主观探索能力,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严重限制了小学数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进步。
三、优化运算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针对性课堂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限于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技巧。教师需要结合小学学生运算的基本特点,展开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规范课堂的基本教学策略方针。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运算游戏保持对知识讲解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通过布置个性化的数学游戏,不断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运算思维的形成,并逐步为学习更多知识点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数学日常课堂上,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便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总结能力。教师需要通过针对性的课堂流程,设计推进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多样的教学方法之中独立思考数学的知识内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与个性化,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模式,学生主体讲解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应当确保学生始终是教育和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翻转课堂模式与课堂运算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和推动作用,以便他们使用最先进的学习方式来增强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推进效率。教师可以在完成随堂练习后要求学生上台讲解运算的思路与解题过程,使学生能够在练习过后的自主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对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布置较为基础的运算题目,将练习讲解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点的排错过程上,而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需要培养其更加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尽量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解答难度较高的运算题目。通过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学生主体教学,教师能够实现对课堂内容的高效推进与随堂练习的高效完成,大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重视算理和算法
        所谓算理,其实就是计算的道理,而算法,也就是计算问题时采用的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算法和算理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运算上的失误,主要是因为思维方式出现错误或者是计算时运用了错误的方法。对此,只有学生有效结合算法和算理,才有利于运算准确性的提升。面对这一要求,数学老师就应该积极采用数学建模或者是画图等方法来向学生详细地讲解相关运算例题。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正确把握例题的同时深入掌握其中的运算道理和算法。另外,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同时充分把握整个解题过程。比如,教师在向学生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有例题:小明7:30离开家,7:45到学校,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再展开对问题的解答。具体讲解这一例题时,教师可以利用时钟向学生演示小明从7:30到7:45走过的距离,其中间隔了三个格,每一格是五分钟,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花费了15分钟的时间。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灵活利用教学内容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充分学习数学知识,锻炼自身的运算能力。不仅如此,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创设出保护环境的情境:在一次“校园环境靠大家”的活动中,班级中第一组学生捡了20个矿泉水瓶,第二组学生捡了30个矿泉水瓶,那么这两个小组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如果第一小组捡了20个矿泉水瓶,老师捡了9个矿泉水瓶,那么老师和第一小组总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经过讨论和思考,并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正确地回答问题: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共捡矿泉水瓶20+30=50(个),老师和第一小组学生共捡矿泉水瓶9+20=29(个)。
结束语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就要搭建好学习的台阶,重视基本的运算练习———它既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手段。利用好运算这一计算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低年龄段理解好算理,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思维逻辑,也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尤其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后,减少学生之间因计算能力的差异拉开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夏岚.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7):207-208.
        [2]涂彩婷.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9(19):149.
        [3]杨秀俊.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14):92.
        [4]胡万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8):91-92.
        [5]赵兰芸.浅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数码设计(上),2019,(1):260-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