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挖掘、渗透——再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沈萍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
        沈萍
        浙江省湖州市练市镇花林小学 浙江省湖州市31301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在传统教育中,相较于语数外,体育教学往往不受学校与家长的重视。很多学生乃至老师都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不断改革深化背景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逐渐显露,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助力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从引导、挖掘、渗透三方面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展开分析,以便推动体育教学更好的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引导;挖掘;渗透;体育德育
        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现今各大学校格外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今各大中小学校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发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将来更好的步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关注,与小学教育中的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体质。通过体育竞技,培养小学生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角度出发,体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1]。作为体育老师引导、挖掘、渗透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体育老师在展开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视德育,挖掘其中德育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现今各大学校重视起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展开德育教育,必须正视当前体育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体育德育教学水平。
(一)学科建设的滞后
        在传统教育中,体育并不是重点学科,所以在很多学校,会出现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现今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学科建设滞后的问题。这种滞后性不仅体现在思维理念上,更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设备中。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体育运动,对于设备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体育设备是展开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当设备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当学科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会影响德育教育的展开。
(二)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在体育实际教学中,部分体育老师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仍旧不够,德育仅仅作为一个名词停留在教案当中,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没能将德育教育与体育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没能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参与性不高,在体育运动中缺乏积极性,对于知识点不能更好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体育老师自身不具备丰富的德育知识时,就不能带给学生积极影响。
(三)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弱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能够在体育运动、体育竞技中学会努力拼搏、永不言败、团结友爱的体育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延续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甚至延续到生活中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学生掌握技巧,就完成了教学目标[2]。这样做就不能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也不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刻影响。心理影响是激发学生调整、完善自身的重要力量,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不到德育的重要性,就不会去反思和总结,学习效果自然差强人意,综合能力的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重视体育德育教育
        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德育的重要意义。小学生们年龄小,正处于思想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形成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但是受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们未必能领悟到体育教育的深层内涵。

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德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体育德育教育更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些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在运动与学习过程中,思想品德与身体素质都获得良好的熏陶。体育运动自身有着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学有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一切活动的展开,必须要有体育老师的引导,体育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使学生能够慢慢发现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放任自我行为、毫无目的的学习。这就会严重影响体育德育教育的质量,阻碍德育教育的展开。
(二)“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挖掘”体育教学德育因素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有着无限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展开德育教育,就需要老师主动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让他们能够认清自我,将自己的能量与斗志激发出来,实现自身的突破。作为体育老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潜能展开设定,应为学生插上一双自由的翅膀,让学生展翅飞翔。比如在进行跑步比赛时,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达到了极限,这个时候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体能训练和日常练习,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提升,发挥更大的潜能。
        除此之外,体育老师还应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极强的思想性,它能将人的精神品质与思想道德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成长[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有很多,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在很多国际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国际体育比赛本身就能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体育老师应牢牢抓住这一点,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此外,体育还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运动,比如足球运动。需要学生们的配合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展开足球教学时,体育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能够在比赛过程中获得精神文明教育。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引导和挖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渗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权威的代表。很多学生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的行为,在德育教育背景下,体育老师更要约束自身行为,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端正教学态度,发挥带头作用,让学生们能够学习到老师身上的优秀品质。比如在展开日常训练时,老师也应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跑、跳。而不是仅仅只会指导学生,不付出实际行动。当学生们看到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便会向老师学习,从而受到积极影响。此外体育老师可以结合体育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体育活动种类多,趣味性强,学生们参与积极性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活动也能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展开排球比赛时,老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小组分配,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稍弱的学生,一起展开比赛。排球是一项考验配合的运动,只有默契配合才能取得胜利。老师可以在比赛前将排球比赛的精神内涵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用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去面对比赛。将这些精神教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更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与精神品质。在新时期与新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要从“引导”、“挖掘”、“渗透”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重视体育德育教育,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挖掘体育教学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硝.引导,挖掘,渗透——再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00(004):174-175.
        [2]冯大刚.引导,挖掘,渗透——再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01(461):158-159.
        [3]黄志河.引导,渗透,挖掘——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33):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