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的问题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余婵娟
[导读] 教师要意识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小学音乐课堂活动内容在发生变化
        余婵娟
        兰溪市延安路小学321100
        摘要:教师要意识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落实,小学音乐课堂活动内容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声部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两声部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活动中仅开展单声部指导活动,对于激发青少年的合唱兴趣带来极大的阻碍,不利于其音乐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两声部的合唱乐趣所在。
        关键词:小学音乐;两声部;教学
        引言:小学音乐的学习活动中,歌唱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最为接受与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随着学生年龄不断成长,其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合唱其技巧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两声部合唱的美妙之处,教师应当深化自身的认知能力,增强课堂互动内容设计的趣味感,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让其感受到不同类型歌曲合唱技巧,让其树立正确的音准意识,继而为其后续的音乐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问题
        合唱有助于推动青少年听觉以及乐感的发展与进步,在小学音乐教材当中有众多的合唱歌曲,类型丰富,题材广泛,受到了众多师生的喜爱。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活动作为学习重点与难点,很难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两声部分合唱活动任务[1]。因此,在小学两声部的学习活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于两声部教学能力不足,继而不能帮助学生充分把握与两声部合唱教学内容相关的演唱知识以及技巧;其次,有的教师在开展两声部合唱活动过程中放弃合唱环节,而是单纯进行单声部主旋律的学唱,没有充分优化教学内容,为青少年带来最佳的学习体验;最后,依然有部分教师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通过黑板、钢琴、录音机等展示设备进行展示活动,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进而降低了青少年对于合唱的学习兴趣。以上,皆是在当下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活动当中的所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优化小学两声部教学活动
        (一)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要求学生要将自身学习注意力可以充分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更要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对于两声部合唱教学技巧的传授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投入自身的教学热情,以饱满的状态感染学生,继而充分调动整体课堂活动的氛围感,推动青少年对于合唱活动的动力[2]。教师要意识到合唱活动作为一种训练型的歌唱活动,要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提升对合唱技巧的运用能力。为了帮助教师增强合唱教学经验,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相关歌唱家以及专业性的合唱教育专家开展讲座活动,从而帮助音乐教师提升自身的合唱教学设计能力,全面优化自身的教学思路,为小学合唱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


        (二)合理优化课堂活动内容
        在当下的课堂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诉求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指导策略。在开展两声部的课堂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两声部分合唱方法,教师可以先向其传授第二声部的学习技巧,进而深化其对于第二声部的把握能力,随后再开展第一声部的学习活动,摆脱以往的选旋律教学方式,继而采用“先难后易”的教学原则,提升青少年对于合唱活动的重视程度[3]。教师还要增强自身对教学节奏的把控能力,在开展教唱两声部合唱曲时,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然后让学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低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待达到“火候”时,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地二声部合作。
        例如在《美丽的家乡》课堂互动中,教师首先让其听范奏进而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随后从第二声部入手开始教学,教师可以和学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最后学唱第一乐段,继而尝试完整演唱整首乐曲。通过两声部合唱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歌曲表达的生活气息以及达斡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结合信息技术提升质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当搭上网络教学的快车,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音乐作为锻炼青少年视听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全面优化音乐课堂活动质量,继而深化青少年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鸿雁》欣赏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向学生播放蒙古族民歌《鸿雁》的合唱视频,让其在感受蒙古长调和短调的变化过程中,体会蒙古民歌的悠扬婉转,并且让其在两声部合唱的演奏过程中,感受到合唱与民歌结合的优美所在。
        结束语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充分重视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教师对于两声部合唱的教学能力,激发青少年对于合唱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力,全面满足其对于音乐的学习诉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对于演唱技巧掌握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陆玲.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探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77.
        [2]陈悦宁. 探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北方音乐,2020(11):224-225.
        [3]张素梅. 小学多声部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 北方音乐,2019,39(14):20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