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舒意
福州市魁岐小学 350015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推行,国内各科目基础教育形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美术教育则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国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绘画形式而深受小学生群体的喜爱。为进一步研讨国画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文章从国画教学的开展意义入手,深入研讨小学中段国画教学的发展趋势及问题,并指出国画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方式。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国画;美术教学
就生理发展阶段而言,小学生学习国画的最佳年龄为8岁左右,该时期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手臂肌肉已初步发育成型,可较好地控制毛笔的笔锋走向,对各类造型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新课改模式下,小学基本在三年级左右开始体验正式的美术国画课程,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等基本国画工具,开展趣味性国画造型活动,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情况看,多数小学对美术课中开展国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此,本文采用问题讨论法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国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实践运用建议,以期解决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的现存问题。
1 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开展国画教学的意义
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传承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形式,国画教学需从小学中年级阶段抓起,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体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国画是一门汇集多种艺术形式与艺术载体的画种,在一幅国画中通常包含有题词、提诗、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容立意、画面构思、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均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底蕴。由此可见,在小学中年级学生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可进一步拓展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中国艺术形态的初步认识,进而在趣味性国画学习过程中提升对传统艺术形态的认知,以及综合探究与审美能力,从而在后期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国画的领悟力与创造力。
2 国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运用
2.1 树立清晰的目标
开展小学中年级国画教学的基础是树立清晰正确的目标。在国画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建立起对学习国画的正确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国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会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指引方向,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其次要协助小学中年级学生提高国画绘画能力,建立国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国画创作的基础能力。
2.2 明确授课过程设计
2.2.1 教材选择
在国画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材对国画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材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取优秀的名师名作。比如浙美版四年级上册《花鸟小品》,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1)从用运笔技法、水墨色彩,干湿浓淡等多个角度提高中年级学生对中国画写意花鸟小品的审美,鉴赏能力。(2)花鸟小品,此类画作的显著特点是将视角聚集在花鸟草丛等题材,突出文人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此类画作可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后续花鸟画学习益处良多。(3)技法精简、杭长淋漓的花鸟作品。此类作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小学中年级学生认识到文人写意花鸟画作技法中的线面兼勾、皴擦点染等技法,以便学生在后期学习写意花鸟画的简略技法时胸有成竹。
第二,注重兴趣引导。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兴趣点,选择合适的教材。例如,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祖国大好河山等,通过这些富有吸引力的事物勾起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达到促进写意花鸟画学习的目的。
第三,注意留白。留白手法是国画的一种特殊构图技巧,在合适的位置运用留白,可为观者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想象空间。
2.2.2 教学立意
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国画的立意方面,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立意方向如下:
第一,涉猎广泛。得益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捕捉事物的好奇心,多数孩子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绘画立意方面,教师大可摒弃传统的国画立意思路,以学生的视角确定绘画立意。例如将田野、天空、动物、花草,纳入绘画范围内,用国画凸显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特征。
第二,打破传统国画造型模式。由于传统国画的整体形势及绘画方向已逐渐系统化,而固定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国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国画固定的造型模式,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创作理想中的事物,发展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让学生学会利用水墨的不确定性。由于水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学生在短期内无法顺利掌握水墨的复杂层次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可让学生随着水墨的自然变化而创作相近的事物,让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发挥,体验探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乐趣。
2.3 流程及方法安排
2.3.1 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安排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三个重点,即“多看”、“慢练”、“细掌握”。
第一,“多看”。在每堂课学生创作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同龄人作品和名家名作,从作品的墨色、构图、笔法、技法、立意、取材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不断从同龄人作品和大师作品中吸收养分,为国画创作练习奠定基础。
第二,“慢练”。此阶段要求教师在国画基础技法讲解示范过程中要慢,通过循序渐进地方式为学生传授国画技法的基础要领,并要求学生仿照作品进行初步的运笔练习。
第三,“细掌握”。此阶段要求中段学生通过联系创作国画作品,进一步掌握国画的基础技法,如墨色的变化,皴擦点染等技法,并根据已有知识实现创新。在此阶段中,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巩固基础技能,并实现突破。
3 结束语
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国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艺术形式而成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因此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开展国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还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对学习国画的意义及当前国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当前国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国画教学在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方式,以期为小学中年级学生国画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仁斌. 谈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国画教学[J]. 软件:教学, 2014, 000(004):P.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