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潘林巧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潘林巧
        浙江省温岭市第七中学3175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初中生高效完成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途径
        引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使课堂教学开始重视社会发展的需求。初中是学生学习知识,并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务必要把握好时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在使同学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新课程改革对该门学科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一、创设生活情境,思考理论知识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受到广大一线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局限性小,因此可以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讲述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国家法制制度的学科,因此可以说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科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由此促使同学们能够在生活情境中主动思考教材中的理论知识[1]。
        比如在讲解《多彩的职业》这章节知识点时,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做好职业准备的原因,并知道如何做好职业准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同学们讲解职业的科学含义、职业准备等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请同学们思考自己未来想选择的职业,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做法。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便会发现这一问题与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主动进行思考。当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便可以随机选择几名同学讲述自己未来想选择的职业和选择这门职业的理由。通过上述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使他们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的联系,由此改变学习这门学科的态度。
        二、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该技术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教师也可以依靠它庞大的数据库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教师只能够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很难为同学们拓展其它学习资料,这一问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深度融合后便得到了解决。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完成授课,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同学们了解更多课外的知识[2]。
        比如在讲解《中国担当》这章节时,该章节要求同学们了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掌握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的大国风范,显示的中国智慧;理解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讲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适当拓展中国世界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如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主导国家,不仅带动了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帮助他们建设基础设施;从绿色生态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跃居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投资国、生产国、消费国和绿色技术发明国,对世界绿色能源的贡献率超过40%。通过上述应用信息技术为同学们拓展的课外知识,一方面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三、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小组互动交流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同语文学科一样是一门需要师生、同学之间进行集思广益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同时,引导他们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为了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课堂交流氛围,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随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讨论题,并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积极地讨论。通过上述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够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完善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水平[3]。
        四、课后践行所学知识,实现理论结合实际
        不论是在哪一学科中,其主要教学目的都是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践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其次,学生在课堂中还可以与师生分享自己在践行所学知识时所得出的感受和产生的问题,由此在师生共同帮助下解决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全新的、高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这门学科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合肥师范学院,2018.

        [2]王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丁紫俊.初中《道德与法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研究[D].扬州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