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优化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刘洪
[导读] 进入本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刘洪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224002
        摘要:进入本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技工院校激烈的生源竞争并没有导致其良性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虽然在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上获得了规模的扩张,但育人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令人担忧。尽管大部分学生抱着学到一技之长的目的来学习,但调研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掌握了有用的知识和实用的技术。在此背景之下,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可以从“工匠精神”中获得启示。
        关键词:工匠精神;计算机;技工院校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也包括精湛的技艺和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与责任等方面。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工匠这个职业本身的精神内涵,还被赋予了新的责任与内涵。
        (一)追求卓越的精益求精精神
        “工匠精神”的最基础原则要求是对待工作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简单来说,精益求精就是追求完美,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工作理念,从本质上来讲精益求精也是基础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是推动国家繁荣进步的动力源泉。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加剧了各民族思想和文化交流与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勇于打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惯性思维,具备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三)奉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只有热爱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高度认同自身的工作和职业价值,才会将精力与热情投放到工作岗位上,才能打造出所处行业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纵览古今,卓越的工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他们在工作时专心研究、心无旁骛、严谨细致,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因此才创造出别人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二、弘扬“工匠精神”的迫切性
        进入技工院校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服务于生产一线而进行努力。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不仅是技校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而且是其健康成长历程的关键。技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招生分数较低、对自身定位以及认知错误等原因,客观上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等现象普遍,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专业发展以及将来就业的自信心,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遗憾的是,这些年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更多人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心有不甘,哪怕是其中的所谓计算机“高技术人才”。因此客观现实迫切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对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其“工匠精神”,重塑学生的信心,转变他们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树立一种健康的现代职业、专业观念;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使其健康成长并掌握专业技能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成为国家现在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的教师亟须坚守“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学生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进步。


        三、“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说起工匠精神,就不能不提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的我国现代工业者那些灵巧而智慧的手:他们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大国工匠们“技术报国”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职业。当今“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十个字:敬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其具体含义指:不仅仅把工作当作挣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素养,盯住一个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产品体验。这些职业素养也正是当今技工院校学生最欠缺的。
        四、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者对计算机系学生“工匠精神”的构建
        (一)适应在前,导向为先
        一年级是适应阶段,要对新生进行导向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敬业精神即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想和目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源泉。当然目标的确立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学习规律并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与此同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深入持久地去学习。对于技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压力相比初中阶段大大减轻,空闲时间也比较充裕,因此,学习积极性对于促进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它成为学生求知的动力。要调整好学生的心态,使其建立起信心并对自己正确定位。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每个学生都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教师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观现实,通过实现一个个短期目标来增强自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愉悦。
        (二)充实在中,实力修炼
        二年级是充实阶段,要结合具体学科专业对学生进行定向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为将来成为能工巧匠打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专业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指导与适应,将以前的消极被动机械式的学习方法扭转为积极主动,改变他们“应试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既不可好高骛远,又不可触手可及。帮助他们掌握相关专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督促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反思。反思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根据反思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不安现状、不断进取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发展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对自身专业专注的精神。
        结语:总而言之,没有一流的工匠,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每一个技校计算机系毕业生都应胸怀“工匠精神”,使自己成为一名准工匠。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承载着“中国制造大国”向“中国制造强国”转变的梦想。奋战在职教一线的教师应该携起手来,为实现中国制造的强国梦而不懈努力并为之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 康樱子.践行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举办“践行工匠精神”座谈会[J].职业,2016(19):19-24.
        [2] 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3]韩日鹏.学校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措施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69).
        
        刘洪(1983年9月- ),男,汉,江苏盐城,本科,讲师,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