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宝
广西岑溪市第二中学
摘要:高中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拥有一定的空间性和立体性,需要学生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文科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有一定的劣势,一般用感性思维与立体几何知识进行碰撞,常常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力而无法获得解题技巧。教师在针对文科学生进行立体几何例题的讲解时,应该注意对学生三维空间思维进行开发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三数学 立体几何 文科数学
引言:高三阶段是学生对自我查缺补漏,进行学科能力提升的重要节点,教师需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定理,并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例题解答,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一、高三文科立体几何教学的现状
文科学生在高中学习中接触到的知识大多是有关于文学、历史等偏向于文化底蕴方面的内容,在数学思维以及理科逻辑思维方面受到的教育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的讲解时也需要下更大的力量。立体几何相关的知识涉及到了三维空间,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文科生较难掌握的知识内容之一。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局限于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只有板书以及口述,无法形象化和直观化的为学生展示立体几何的概念与定理,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高中教学的节奏较快,学生投入到立体几何的学习时间较少,教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也很少,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完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解题中又无法完美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因此,文科学生在面对立体几何相关的考题时,会出现做题难、错题多的现象。即使教师再次讲解题目,学生在课上听懂了解题思路,但是在私底下自己做题时,也会有部分学生无法得心应手的进行自主解题的现象出现。为了提高学生的立体几何解题能力,教师应该善于创新数学课上的教学方法,以更加清晰的教学方案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用更多样的工具来帮助学生养成有关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用更多元的手段进行教学策略的更新。
二、提高文科生立体几何解题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依据数学课本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立体几何相关的题目考察到了许多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定理,如果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这些概念,掌握定理的内容,那么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高三阶段的数学课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复习,让学生从复习中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充实和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立体几何解题能力,教师需要将相关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定理都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并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着重强调,让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知识内容,将抽象化的理论转化到具体的例题中,从例题实践中再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
例如在进行“线面所成的角”的讲解时,教师要将数学概念所代表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解答,让学生了解这个角的含义以及角所构成的原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立体几何,在其中一个几何体上进行范例的讲解,用标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立体几何中的“线面角”的位置。教师还可以用粉笔盒进行示范,将粉笔倒出,将中空的粉笔盒作为一个长方体的模型,用中性笔作为一条外来的直线,通过演示让学生感受“线面所成的角”的位置,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而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依次上台,将黑板上所画出的立体几何例题中的“线面所成的角”指出来,以检验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教师将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定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基础变得扎实,从而能够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去进行立体几何的解题,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的口述无法带给学生清晰的感知,学生很难从书本知识以及黑板演示中知道立体几何的所有知识,也没有办法建立起良好的三维空间的意识。立体几何不同于平面几何体,学生在学过平面几何之后,会对几何知识有一定的解题基础,但是二维空间转换三维空间的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限制,从而无法顺利的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在解题过程中也常常会感到艰难。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立体几何相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相关的复习策略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教,从正方体和长方体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然后再一点点的向不规则体进行深入,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将互联网上的“正方体拆解”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正方体从“二维”到“三维”,再从“三维”到“二维”的拆解——组合——拆解的循环过程来养成空间想象力。教师还可以用电脑中的“画图”软件,建造出一些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几何体,用不同颜色进行不同表面的标注,让学生认知到立体几何的“表面积”以及“体积”,从而能够理解解题原理。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通过错题库提升解题能力
“错题集”是每个高中教师都在重点强调的解题“秘籍”,合理地运用“错题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过去不会的知识,避免重复发生错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组织学生将错题进行分门别类,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化的进行掌握,方便学生在今后遇到相似问题时,尽快的找到解决对策。学生通过建立错题集的过程,可以对解题思路以及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原理进行回顾巩固,从而能够从错后反思中的出一定的解题结论,可以为学生之后的解题提供便利。
教师也可以通过询问和观察来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出现频次最多的章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例题题库,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题库中所考察的知识要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出题方向以及解题步骤要有一定的差别,可以在避免学生机械做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还需要按时的进行“错题集”的回收检查,从学生的错题集的数量中了解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困恼难点,再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及时的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跳出思维误区。教师回收“错题集”的行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学生的监督作用,让学生能够更主动的进行错题的归类,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实现自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脱离传统的教学误区,阻止学生机械答题的错误行为,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立体几何解题能力低下的问题。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讲授,引领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题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冬琳,赵静,孔祥铭.面向贯通培养项目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模型研究[J].高教学刊,2020(29):76-78+82.
[2]梁治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和途径——评《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15.
[2]缪亦男.关注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开辟核心素养培育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42-43.
[4]王浩宇.概念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45-46.
[5]师东利,丰良周.布依文化中的数学元素教学应用——利用布依背带进行数学归纳法教学[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6):98-104.
[6]刘胡良,宋宝和.高考中关联数表的数列问题的研究与创新[J].数学通报,2019,58(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