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华1 张 婷2 杨 丹3
(1、赣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赣州 341000)
(2、赣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赣州 341000)
(3、赣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赣州 341000)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高校网络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考验中日益成熟,在线教学成为高校教师首选。疫情期间,绝大部分教师选择借助钉钉、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MOOC等平台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发挥传统学校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的优势,因此,完善和提升网络教学质量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笔者结合自己的课程总结了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常用的平台及特点,在疫情期间对高校常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网络教学的未来改进方向,为今后高校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学;新冠肺炎
科学推动技术发展,技术改变人们学习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学多样化、个性化要求的提高,网络教学成为了学校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网络教学逐渐展现出了自身特有的优势,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大学生也成为了这一技术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在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教学为高校教育的顺利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常用的平台及特点
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点播式网络教学平台、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直播式网络互动平台、混合式网络平台教学、大数据教务管理平台五种呈现形式,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1.点播式网络教学平台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新兴的网络技术助推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传统网络教学平台还在使用。点播式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实现了资源方便快捷的传授,而且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课程录像、视音频课例、微课等,主要特点以视频为中心,利用点播平台上传视频资源,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心理特点。但是该网络教学平台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对于带宽和信号较差的地区播放会受到影响,另外,该网络教学平台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容易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不能适应疫情时期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高效、及时的反馈要求。
2.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
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运用远距离通信工程进行在线或离线服务教学,该教学平台包括:在线视频会议、在线直播、虚拟教室、作业反馈、聊天交流、云服务与存储、BSS讨论、电子邮件等主要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开放化,系统化和社会化。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在线课程是近年兴起并快速发展的一种网络教学形式,主要是利用开放式资源进行大规模学生交互。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一批批网络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内北京大学已推出本校网络开放课程,上海高校联盟也已实现上海高校间优质资源分享,并以获得学校学分认可,国外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有Udacity、Coursera、Edx等,旨在为学生创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共同体。这种网络开放课程教学形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将教与学时空分离,发挥各部门和人才优势,为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使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可能,使学习者能享受到更优质教学资源。疫情期间,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了其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式和规模可伸缩性优势,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引领性作用。当然这种教学平台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缺少对相关课程资源的推荐与使用,容易形成“孤岛”,对课程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课程教材设计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维持系统性的学习。
3.直播式网络互动平台
网络直播互动平台主要是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视音频自动采集和控制,基于现有的广播系统网、无线网和IP互联网络基础,实现对节目的信号进行采集、压缩、传输、直播、流分发、多点交换收看及有关直播工作态等操作上的控制。直播网络互动平台授课打破了时空限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师生通过实时交互平台来实现音画同频的线上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的面授课,网络直播课中师生是同时在线,共处于一个虚拟环境,师生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同时,在直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直播平台所监测分析的直播教学数据,以及学生在线学习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完善课堂教学。在疫情期间,这种直播平台授课形式的必要性得到了显现。一些知名企业在网络直播平台方面的建设发展相对成熟,有自主研发的直播互动平台,如超星学习通、钉钉、企业微信、腾讯课堂、MOOC等。但是直播网络平台授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师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被割裂开,学生课堂参与率降低,易受网络状态和教辅设备的影响。
4.混合网络平台教学
混合网络平台教学是集点播式网络教学平台、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和直播式网络互动平台等多种平台进行教学活动。在疫情期间,不少师生在直播或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遭遇了平台崩溃、频繁掉线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陷入了困境,因此选择多平台进行教和学的活动尤为重要。混式网络平台教学授课主张师生采用多平台、多方式进行教和学,以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平稳运行的状态。如采用“超星学习通+MOOC+微信”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进度相结合,“腾讯课堂+课程直播”教师讲授重点知识与学生深入学习相结合,多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创新,从而提高网络教学效果。
5.大数据教务管理平台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运用大数据教务管理平台,这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校的教务工作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网络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师生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包括学校教务工作,尤其是高校的教务工作。大数据的使用和分析对高校网络在线教务的发展与师生息息相关,需要教务人员快速获取与分类,以便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运行,并对数据的存储、处理与分析。大数据教务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生选课与评教、教师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绩效、成绩录入、科学分析等,实现了师生信息的集成管理和专业信息的集成管理,有利于教务工作的高效化和网格化。新冠疫情时期,许多高校不断完善自己的大数据教务管理平台,在及时获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相关教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思路,大大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与完成。
二、高校课程疫情期间常用网络教学平台调查分析
1.网络教学工作开展现状
笔者根据地方某师范大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授课《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师范生公共课程,编制了一套学生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问卷调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网络教学展开问卷调查,从学生样本基本情况、学生使用设备学习基本情况、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基本情况、学生使用平台的时间等4个维度开展调查。通过网络调查向学生下发并收回有效答卷817份,并且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图1 学生样本基本情况
.png)
图2学生使用设备学习基本情况
图3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基本情况
图4学生使用平台的时间
由图1可知,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类别主要有理科、文科、工科、和艺术类,分别占34.76%、33.54%、5.26%、26.44%,其中文科类与理科类学生占68.3%,主要包括了师范院校中的大部分专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由图2可知,手机是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的常用设备,占91.92%,另外,使用电脑和平板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分别占79.68%和13.1%,有0.12%的学生选择使用其他设备学习;由图3可知,超星学习通、钉钉和中国大学MOOC是大部分学生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比例分别达到92.9%、87.64%和75.15%,其中该校教务处给本校教师进行了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培训,这也是大部分教师选择超星学习通进行网络教学的主要原因,学生也会通过微信、腾讯会议和QQ进行线上学习,使用比例分别是51.41%、45.41%和40.15%,有11.02%的学生也会选择使用其他平台。图4显示,大部分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的时间为4-6小时,占40.39%的比例,有31.58%的学生可以达到6-8小时,部分学生为2-4小时,占20.69%,极少部分学生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以内和8小时以上,原因主要为不同专业的授课时间和学生的个人原因,总体来看,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情况良好。
2.网络平台学习资源与效果
在对网络平台学习资源与效果的调查中,笔者再次对课程中最有效的线上学习资源、线上学习资源质量、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评分等4个维度开展调查。得出如下图示的数据,并对此进行分析:
图5显示学生认为最有效的线上学习资源,其中,教师在线直播居于首位,占69.65%,第二是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占41.13%,引进的慕课微课资源占23.5%,电子教材等文档材料和PPT课件分别占22.52%,其他资源占1.47%,可以看出,相比于文字资源,视频资源更受到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图6线上学习资源质量
图6显示学生对线上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数据显示,有54.47%以上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资源有较高的质量,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近13.1%学生则认为线上学习资源质量高,能满足全部需求,而有30.11%的学生学生认为线上学习资源一般,1.96%的学生认为能满足部分需求,仅有0.37%认为资源质量低,不能满足学习需求。可以看出,其中超过30%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资源不能满足大部分需求,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需重视和加强。
图7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
图7显示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有网上教学时间太长,容易分心、周围环境吵闹、缺乏与老师的互动、自身原因,不想学习、课后作业过多和缺少小组讨论氛围。近48.23%的学生认为网上教学时间太长,容易分心走神是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最大原因。与老师缺乏互动占到12.48%的比例,有11.38%的学生从自身找原因,认为不想学习也会影响线上学习的效果,还有10.65%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过多,导致部分学生因赶作业而影响了线上学习的质量。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周围环境因素,如环境吵闹和缺乏小组讨论氛围也是影响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因。
图8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评分
图8显示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评分情况,采取十分制,由图可知,有近一半及以上的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评分为7分以上,满意度达到良好水平。部分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评分为6分,占到15.54%,学生较为满意。11.51%的学生的评分为5分,少部分学生的评分不满5分,这部分比例不足3%。
三、网络教学的未来改进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教学逐渐展现出了自身的优势,并在教育行业逐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根据对81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从网络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在这次疫情期间凸显的更加重要。特别是地方高校中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资源十分匮乏,使得遇到2019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大规模突发情况,线上学习资源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表现出时效性差、没有及时更新和完善、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弊端,在网络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笔者专门针对线上学习资源质量展开了调查,约有13.1%的学生表示现有的课程资源具有高质量和满足全部需求的特点,一半及以上的学生认为具有较高质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所以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应该提上日程。结合自身的网络教学经验,建议在课程建设中采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以文字教材与课件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微课资源、辅导视频、题库等作为辅助性学习资源,优质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将这些资源整合建设而成。
2.提高网络教学团队服务质量
提高网络教学团队服务质量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随着人们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大多数高校选择升级网络服务器和更新网络教学软件,然而部分高校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不是本校自己研发,而是从专门的软件公司斥资购买得到,这些性价比较高的软件或平台却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因为教师在使用软件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仅会一些软件的基本操作,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张成立专门的网络教学团队并加大团队对教学的服务力度,一方面,接受教师、教学团队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相关教师队伍开展网络教学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工作;另一方面,进行需求分析不断完善和更新网络教学平台和软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测试和维护,使其更好的为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3.创新网络教学模式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我们已经逐步建立了“慕课堂+微信群”、“学习通+微信群”“慕课堂+腾讯会议”等多种复合式网络教学模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调查影响线上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这种网络教学模式下学习时间过长,容易分心,并且缺乏与老师的互动,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继续创新适应于学生发展的网络教学模式。例如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线上参与度,提问环节必不可少,以此增加师生互动,使线上教学不会枯燥难耐;转变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迈进。
4.组织网络教学技能培训
教师是敢于迎接并积极响应“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使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教育者转变为教育技术者,不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课知识,及时备好课,而且也要熟悉授课软件的综合应用和网络教学程序的运行。因此许多高校针对疫情对教学的影响进而提出,组织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的相关培训,争取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以保质保量完成。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最有效的线上学习资源,教师的在线直播排列首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同时为多个班级上课,这样即使不能够在教室亦可以做到及时听讲教师的课程,教师通过“直播”传授课程,同时课程还可以及时保存在教学服务器中,这样就可以在课后进行回放复习,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另外,在网络教学中通过合理分配各类资源也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出现由于资源紧张而产生的矛盾。
四、总结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网络教学资源多种多样,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学机构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自主学习。构建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进行网络教学的重要一步,针对师范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网络教学资源更需要内容丰富多样、知识科学准确、实践指导操作、教学案例讲解,并设立题库更新、在线答疑、互动讨论等环节,做到及时反馈,提高效率。另外,学校在不同时期及时调整教育和教学,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方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宝来.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冬青,韩后,邱美玲,凌海燕.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课堂动态生成性数据采集方法与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8(05).
[3]欧阳建权,方昆,尹刚.基于Trustie网络学习平台的学生学习行为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1).
[4]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陈理宣.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陈一诺.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71-72.
[7]邓居英,吴振涛,蒋萍花.数字视频微课的设计与建议[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6,37(04):57-59.
作者简介:
廖卫华(1977-),男,江西赣州,汉族,硕士,副教授,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张婷(1995-),女,江西赣州,汉族,在读硕士,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杨丹(1978-),女,江西赣州,汉族,硕士.讲师,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发展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SZUGSZH2019-1098)与2020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新闻联播》语料库的大学生新闻导语播音停顿习得偏误研究——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YG2020048)的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