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申富梅
[导读] 学前教育阶段,广泛开展适合幼儿参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

        申富梅
        涉县第三幼儿园  056400
        摘要:学前教育阶段,广泛开展适合幼儿参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是落实“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科学体育理念的关键措施。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改变重智育轻体育、因担心安全问题而减少体育活动等观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创设适宜环境、配置足够器材等策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引导幼儿乐于、善于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
引言
        儿童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心智方面都不成熟,作为幼师,我们应该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体育知识传递给幼儿,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成长。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我们幼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接触生活,感受自然,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
        1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1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硬件设备不足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而且对幼儿园所提供的配套硬件设备质量以及数量都有明确的标准,从而为幼儿提供安全与物质上的保障。幼儿园基础设备的完善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实现培育幼儿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一些幼儿园的调查后发现,幼儿园专门为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划分了足够面积的活动区域,从而基本上能够确保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除此之外,幼儿园内也放置了体育器材,如滑梯、跷跷板、蹦蹦床等,但是这些体育器材与幼儿的实际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1.2幼儿缺乏主观能动性
        一些教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比较注重课前的设计,并且会在课前准备工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准备工作做得很“细致”,但是对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却没有较高的关注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导致体育教学无法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许多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些安静、轻松的练习内容,并且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导致幼儿在体育活动当中的练习时间不够充足,许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轻松完成,这并不能够全面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2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对策
        2.1创设适宜的体育活动环境
        环境是隐性的课程,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适宜的室内外环境。在创设体育活动环境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共性的、一般化的需要,也要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并跟随不同体育活动目标任务的动态变化,达到与幼儿身心特点吻合、与具体体育活动匹配的适宜状态。

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的区域创设上,教师应把握奔跑、跳跃、投掷、钻爬、翻越、攀登、击打、平衡等基本体育动作要领,有所差异、分门别类地设置各个功能区域,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其中,蹦跳区可用油漆在地面划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方格、半圆、弧面等,方便幼儿练习“跳房子”、个人双脚跳、两人三足跳等体育活动;击打区可借助园内树木、房屋结构,悬挂沙包、气球、灯笼等物品,方便幼儿练习打沙包、射气球、挂灯笼等体育活动;跳跃区可安排海绵垫子、蹦床游乐场、充气城堡等器材,方便幼儿进行仰卧起坐、跳跳床、滑滑梯等体育活动……跳跃区、投掷区、钻爬区、翻越区、攀登区、击打区、平衡区等各具功能、各有特色的区域环境创设,能够使幼儿自由而自主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发展幼儿健康的身体姿势和基本的运动能力。
        2.2配置足够的体育活动器材
        无论是踢毽子、拍皮球、下象棋、韵律操等传统体育项目,还是跳竹竿、滚铁环、三人“推小车”、滚轮胎、搭房子等体育游戏,都需要皮球、轮胎等相匹配的器材。只有为数不多的身体运动类体育活动可以徒手开展,无须使用体育器材。因此,配置足够的体育活动器材,对于高质量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有着决定性影响。按照功能分布与体型大小,可以是拳击袋、沙包、平衡木、哑铃、毽绳、排球、高跷等原生性体育器材,也可以是板凳、轮胎、可乐瓶等替代性体育器材。基于幼儿园经费投入和园所情况,教师既可以购买成品或半成品器材,也可以就地选材、因陋就简地自制特色器材。其中,可以利用可乐瓶制作陀螺、运用铁丝制作铁环、使用呼啦圈和杂物袋制作“袋鼠跳跳袋”等。例如,一名教师在开展大班体育活动“调皮的袋鼠”时,就组织幼儿手拉手围成三个圆圈,准备三把小椅子充当障碍物、三条跳绳充当桥梁。此处体育活动中的圆圈、障碍物和桥梁均为自制的替代性器材。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在讲解本次体育活动规则之后,幼儿扮演小袋鼠,分成三个小组,伴随着儿歌“跳跳跳”的旋律,每组中每名幼儿依次完成单脚跳圈、叉腰跳圈、扭腰绕过绳桥、转身绕过小椅子等动作,再回到各自的小组与下一名幼儿击手,然后接力完成循环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2.3提升教师素质
        幼儿教育是基础但又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工作,教师如果在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专业进行幼儿的教学工作,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幼儿教育阶段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从而为幼儿园输送更多具有体育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体育教学,因为这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利用体育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并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为幼儿教育打开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丽波,张雪梅,朱佩仪.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才智,2017(28):175.
[2]李书珺.对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03):255-258+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