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娟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摘要: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施之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提升,以此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也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主要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之中借助古诗词诵读教学之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并通过诵读之法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古诗词语感,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词内容中包含的大量情感因素,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诵读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有“以诗传家”的说法,可见古诗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凝聚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史以及哲学史的精髓,其中更是包含着无数古代智者的心血。古诗词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性积极意义。针对高中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现象,本文将以新时代教学改革背景为基础,对当前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以便在这个过程中探索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切实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效率做出贡献
1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1.1忽视吟咏诵读
诗歌的抒情功能需要通过吟咏和诵读来实现,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多多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比如在古典诗词创作标准中,四声八病、格律和平仄等标准均源自诵读的需要。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诵读声音却极其微弱,教师更愿意带着学生进行诗词意象分析和字词释义等。生动形象的古诗词在教学中变成文字解密,大大降低了古诗词教学效果。
1.2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工作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升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依旧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多是将学生高中语文成绩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枯燥机械的背诵和做题中进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还将诗句的中心思想逐字逐句地分析,精细到诗句中的每一个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笔记的记录,在下课之后背诵课文就万事大吉。这一应付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古诗词中的美感与魅力无法进行深入的品读,自然也会影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此外,高高中生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进行古诗词美感的品读,也会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古诗词蕴含的文学之美进行挖掘,这样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因此说古诗词学习过于机械化也是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难题,过于机械枯燥的古诗词学习模式,会让学生丧失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缺少对古诗词内涵的感悟,也就无法让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授课策略
2.1用心安排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是各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茫茫诗海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语言精练、内容深刻、情感丰富等特点。所以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提出有针对性代表性的问题,来引导同学们学习,全面发展的学习更能体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讲解高一人教版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陶渊明当时对官场生活深感厌倦和无力,乡村的田园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古诗词中体现出自己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为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提出“如果将自己代入到作者的身份中,你会怎么做?”学生将自己代入到陶渊明的角色中,在官场一待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他一直向往田园生活、讨厌官场生活。在他41岁时,他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从此不闻天下事、一心过向往的生活。陶渊明做官清正廉洁、做人正直真诚,正是因为这样,他做官期间一直被人排挤,他心中没有不忿吗?我想是有的,家里时代为官,他心中也一定存有抱负。他并没有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做出违背良心之事,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知世故而不世故,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也让后人看到了他高尚的气节和精神,指引着更多后人学习他的精神。
2.2用精彩的范读,引导学生进行诵读
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构建教学方法,以此运用诵读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优化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借助范读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朗读吸引,通过教师申请并茂的范读引导,让学生也能够关注自身感情融入到诵读之下,以此在诵读之中展开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诵读感受,并在其中能够有效地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主要含义。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时候,首先通过自己的范读,让学生找出自身朗读的优点和不足,然后结合这些不足让学生进行纠正,最后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挑战性朗读。再比如,从题材上讲,喜欢唐诗的学生可以从朗读宋词的学生那里体会到宋词的魅力,而喜欢婉约派诗人的学生可以通过部分学生的朗读感受到豪放派作家的豁达。
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经过了历史的积淀与打磨,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不断引导并且激励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对于古诗词的鉴赏与品悟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鄢晶.例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审美能力教学[J].考试周刊,2019:57-57.
[2]李萍.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54.
[3]邱海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长江丛刊,201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