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分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邓敏
[导读]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敏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   810000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分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分组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对此学科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并不能紧跟教师的授课质量,鉴于此,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所以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教师应采取分组实验教学,进而帮助每个学生提高综合物理成绩,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及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分组实验的发展困境
        1.1受课程时间与演示形式的限制
        物理实验同属于物理的基础课程,现阶段一节物理实验课程时间维持在45分钟。由于实验的进行存在不确定性,无法提前预估整体进程,导致学生出现潦草结尾的情况。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压缩实验步骤,会造成知识点应用不清、学生收获甚微的不良效果,削弱了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以领悟实验本质,减弱了学习的兴趣。
        1.2知识考核方法的制约
        实验是对知识的检验和利用,当前知识检验的手段依然采用分数值,唯分数定论。学业水平考试中即使增加了实验考查的比例,但考核方式并未改变,学生和教师重视知识技巧的学习,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上完成练习册的情况,制约着物理实验发展的进程。久而久之,实验操作变成简单的模仿和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结果导向,不注重实验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究。
        1.3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
        教师在实验课前对实验内容的把控不到位,过于注重安全系数,学生无法大胆操作,严重影响体验感,降低实验效能。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当,只演示和机械化的讲解原理,造成低迷的课堂气氛,教学朝着单边发展。对于出现实验障碍的学生,不加以疏导,增加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不利于实验的开展。
2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分组策略
        2.1结合目标分层次备课
        任何教学活动要想顺利进行都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应当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备课,比如,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需要帮助学生在中层目标基础上掌握重难点知识;B层次则是在此基础上拓宽学习范围,以便于掌握更加深奥的知识;C层次则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并积极主动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例如,在学习“声现象”时,教师可以结合目标来进行分层次备课,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策略引导他们对本节内容展开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利用。最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噪音对我们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噪音,这样一来既能够提高每一个学生综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完成最初的教学目标。
        2.2对学生展开分层次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横向发展,所以,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要想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初中教师应对学生展开分层次的提问,也要确保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人员可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并运用所掌握知识快速解答出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则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系数,如,问他们融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同时在其回答问题时也要耐心地去聆听,回答结束后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而让其掌握物态变化相关知识点,且为后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2.3设定小组规模,营造互助氛围
        分组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增强学习动力,有效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实验的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实验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组的规模不同,小组的效力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小组规模越小,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总量也越小,知识面就窄;小组规模越大,小组成员的知识储备总量也越大,知识面就宽。但是小组人数过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物理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细致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会发生冲突,乐于表现的学生会在小组中占用更多的活动时间。所以小组规模的选择要有预见性和可行性,以点带面,共同成长,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结合实际物理教学经验,我认为最佳的小组规模是4人,这样可以保证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实验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浪费实验资源和小组成员的时间。如果小组人数过多的话,可能一次实验下来有的组员没有接触到各个环节,小组成员的满意度就会下降。物理教师在分组以后要特别强调实验的安全性,虽然物理实验比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小,但是依然不容忽视,如触电、玻璃仪器破碎扎伤等潜在危险,要给学生讲解安全操作的规则,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也要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监管。为了促进组内沟通,提升学习气氛,物理教师要让每个学习小组拟出一个口号。还可以制订本学期的小组目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按照目标的要求去做,在期末的时候物理教师检查各个小组是否达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组实验教学有利于强化实验效果,通过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采用分组实验教学法,把握好分组的条件,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在活跃、有序的氛围中开展实验,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越来越多的物理实验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朱佳义.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J].赢未来,2018(15).
[2]潘记良.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策略方法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6(8).
[3]陈琴.分析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矛盾与解决策略[J].软件,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