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华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南山小学 514400
摘要:初等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等能力。解决问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题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同难并行的可能性更大。小学数学新课改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是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的改善。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这就要求我们秉持新课改的教学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用更科学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提升兴趣,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管教师会在课堂上提及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却未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还下意识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程序式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就使以往“提问题、给答案、讲原理”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本的改变,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其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充分调动。另外,部分数学教师以标准答案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导致学生的思维只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求解问题只有单一解决方法,学生的思维很难进行多样化的转换。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受到束缚,相反学习数学需要思维活跃,能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会贯通,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能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解决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策略
1.渗透“数形结合”的小学数学解题思路
“数形结合”是数学课堂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法之一。它是借助各种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图形和数学逻辑的结合来简化难度,并从复杂的数学关系中抓住最本质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各种图形相关概念的认识。该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得到重视,从而达到用思维方法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导向。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及其与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采取了“数形结合”教学法,可预先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小木棍,引导学生尝试是否所有的木棍都能摆放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思考怎样长度的3根小木棍才可摆成一个三角形。如拿掉边长为cm、cm、cm的小木棍,那形成的三角形又有何特点呢?探究怎样长度的三根小木棍才能形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我们拿去边长为cm、cm、cm的小木棍,那摆放成的三角形又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该方式可得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第三边,故而我们用个cm的木棍和一个cm的木棍是无法组成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并且在侧面,cm和cm时构成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样不但渗透了数形思想,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改良和优化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要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也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解题的机会,教师可用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针对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更多的体验,进而融入数学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转换思想的学科,学生要形成探究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习“除法”时,笔者采用了循循循善诱方式,在发问的同时,为学生呈现了课件,如“同学们都喜欢糖果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糖果,谁能将这260块糖果平分给20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将260块竹笋平均分给20个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以分到13块”那如何表示除法算式?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思考,既调动了思考兴趣,促进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勤于实践和多思是学习数学的良好途径,开放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更好地扩展自己的解题能力。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材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开放性教学内容.教师可借助课本资源,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有效发展其数学素养。
例如: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课本,笔者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开放性问题情境。如笔者引导学生:“大家看书中这幅图中工人叔叔正认真干活,此外,我们还能从中捕捉到哪些数学信息?”待学生观察和思索几分钟后,笔者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又能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看到工人叔叔正在认真地贴瓷砖。笔者又问:“那么工人叔叔贴了几块砖?,大家如何计算这些砖的数量?”大家经过一番积极交流和深入探讨,最后学生们得出结论为:“(块)”,“ (块)”,“ (块)”,“ (块)”,学生观察到等式的左右两边特征,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最后,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这一数学原理。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不足,即知识联系实际不够,学习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欠乏,解题思路单一,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教学模式,渗透数形思想,以及创设开放问题情境等几方面策略,以期能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苑兰. 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 读天下(综合), 2020(11)
[2]李小兵.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J]. 中华少年, 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