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116600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物理学科中所蕴藏的大量德育因素,对于促使他们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用古今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我们都知道,在近代科学中国外科学家的贡献很多,尤其很多定理,现象都以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这些无疑会导致我们的孩子产生民族自卑感。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知道古往今来我国在科学上的贡献并不少见。比如,地磁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出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500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再如,在讲力的平衡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墨经》中关于力和运动的论述都先于西方国家,墨家比阿基米德早200多年就知道了杠杆平衡条件。这些历史事迹潜移默化地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能力走在科学的前沿。当然除了历史上的光辉事迹外,我国当代的科技发展也是不可小觑的,我国人造卫星的多次成功发射和回收,截至2019年,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卫星多达301颗,多次发送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我清楚地记得2013年06月11日神州十号升空后,我带学生一起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学生们兴奋的样子。在电阻一节的科学世界的超导中,可以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和实践已处于国际前沿。在22章核能一课中,介绍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通过一些简单的介绍,不仅能激发学生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孩子爱物理、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孩子们学习物理、学习科学自信心。
2、用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教育学生
介绍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法结合教材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渝回国,报效祖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1901到1976年长时间在授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把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取名为“钋”。这些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能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体现在物理知识本身和教学过程中。比如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的哲学观点。在导体和绝缘体、电磁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中,,渗透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在惯性、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压强中渗透“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等等。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很自然的接受了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只有让学生树立了唯物的观点,在解决问题时,即使不能解释,他们也会相信这些现象一定是物质产生的。而学生有了辩证的观点,对他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有很大帮助。
4、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例如焦耳定律一课中,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一直从事热学研究,经历了大约400多次各种实验。在电磁感应一课中的法拉第,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等等。通过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们逐渐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刻苦学习、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
5、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法宝,更是学习和工作的优秀品质。学生好的习惯来源于老师平日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思维方式的培养,物理建模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养成好的科学思维有很大帮助。比如,力学部分教学中,教学中规范学生受力分析,带领学生受力分析,让学生遇到力学问题有受力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而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德育的主要渗透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知识拓展以及课外拓展等环节: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多数教育教学目标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德育目标也不例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一课中,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古代人们为解决建筑难题应用杠杆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人类智慧的伟大以及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除了课本知识外,物理知识也有很大的延展性。在知识扩展中,实现德育目标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浮力秤》一课,利用浮力测量物体质量并进行展开,既增添了学以致用的趣味性,又能帮助学生巩固浮力的相关知识,就是一节知识拓展课。
3、第三种重要方式是物理实验。我们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和检验的一种指标。实验教学对我们物理老师来说太平常不过,但实验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一课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空瓶囤蛋、试管爬升、覆水杯等实验。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课节都有类似的趣味实验,都是德育的好素材。
4、最后一种常用的德育方式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德育活动中高效的手段之一。我们教材上有很多“想想议议”,“想想做做”,这些都是我们组织学生活动的素材。除此之外,课标上也有很多活动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让我们的孩子对科学有认知,对国家有热爱,对自己有信心。因此,我们要用好德育手段,抓好日常教学,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