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嫦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关系比较抽象,教学起来与其它学科不一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我们如果能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经常采用“以数化形,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形象、直观的形体题目,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出题中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又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与其它学科不一样,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即使教师再认真备课,也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能根据数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简易图形,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借助图形,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成形象、直观形体题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课堂上的简易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语有云:“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应用题由于逻辑性强,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失去兴趣。但如果在解决问题时,根据条件和所求问题,借助简易图形理解数学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数与形结合的过程,就能充分证明条件与问题的数学关系。分析算理,可以使问题问题简单化、直观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开发。例如教学:“把一个长2米的圆柱木材切成相等的3段,则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分米,求原来圆柱木材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解题时出现两个误区:①木材3段,误以为切3次; ②增加表面积50.24平方分米会理解成3个底面积。此时教师根据题目的语言描述,协助学生画出原圆柱木材与切开后的木材图形对比。如图:
2米
学生就会直观发现,切3段点是切两次。即增加4个底面积,也就是用50.24÷4就可以求出原木材的底面积了。这样学生直观图形发现解题途径,大大简化了证明题过程,并且经过有趣的画图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以数化形,有利于分散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直观。在解题时教师在课堂上画出简易图形,教会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形结合的解题习惯。结合线段图直观分析,既分散难点,有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快速寻找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例如“甲已两人骑电动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半小时后,甲行了全程的60%,乙行了全程的4/7,这时两人相距2.4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审题时难以理解经过半小时后两人相距2.4千米处于什么位置。此时两人是相遇后再相距,出现这样问题,教师及时画出简易的线段图,学生就能直观看出由于两人行的路程都已经超过了全程的1/2。
即两人行走的路程的和与全程单位“1”之差对应的数量才是2.4千米,从而准确到列出算式2.4÷[ (60%+4/7)-1]。经过这样的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简易画的数形结合,有助学生找出题中的规律。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数形结合百般好”。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数和形有机结合,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起来倍感简单。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三种特殊关系:①等底等高,比较它们的体积;②等体积等高,比较它们的底面积;③等体积等底,比较它们的高。学生根据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找它们的关系,觉得难以理解掌握。但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以下三组图的辅助,再结合体积公式,就马上找出三种关系的特点。
V: 3 1 S: 1 3 h: 1 3
V柱=1/3V锥 S柱=3S锥 h柱=3h锥
借助这样的数形结合,学生就能直观理解,找出三种特殊规律。无论是比较体积、底面积或者高,它们都存在三倍关系,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
本人通过长期不间断的“以数化形,数形结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渐增强,害怕学习数学的学生人数逐步减少,学习数学学科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科考试成绩整体显著提升。得到学校与家长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关系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较直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已有的学科基础,采用“以数化形,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数”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找出题中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数化形,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乐学自然。
参考文献:
1.巜速读.上旬》2016年12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作者:林悦
2. 巜世界家苑》2017年第07期(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作者:李翠荣
3. 巜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8)69~70(图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作者:刘晓丽
4. 巜开心素质教育》2016(8)43~43(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作者: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