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盟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610100
摘要:初中数学内容更加丰富,难度较小学也提升了许多,更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传统的数学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是课上紧张压抑的氛围,以传授和讲解为主的课堂相对呆板,也会使得学生感到疲惫乏味,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起到活跃氛围的作用。合作是交流、共享与共同进步的方式,合作学习法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带来不一样的上课体验。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呆板、固化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提升。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会认为初中数学是一个负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创新手段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教学中,大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1、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
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共同解决数学课堂上的一道难题或是一个课堂任务,各个成员相互配合,可以实现优劣互补,也能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一般而言,教师在课上布置的小任务需要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才能继续推动课堂进度,所以通过合作完成的形式会节省时间,学生在小组中参与解决问题并相互帮助,也防止出现个别学生跟不上进度的情况。
2、信息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初中数学课堂涉及的知识点难度增大,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也不同,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通过不同能力学生的组队学习,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落下的笔记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小组之内的优等生可以带动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一同进步,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3、讨论中实现更多可能
合作学习可以形成一个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学习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确定一个选题、解决一道难题、处理班级事务,同理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是组内的一份子,在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之后再进行组内讨论,达成共识或是发现问题的更多可能性。这在初中数学的多种解法类的问题中比较适用,一道题具有不同的解法,但是由一个人来回答或许不能做到考虑全面,这时小组合作讨论便会求得不同的解法,在讨论中实现更多可能。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
1、因材施教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技巧,应用能力等方面上的差异为了帮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小组代表去不同小组讨论成果,让组间交流更加灵活。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基础上得到提高,当然,还可以拓展思维,增加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采用分组教学后,根据小组学生掌握能力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针对学习能力高、积极性高的学生可以加大学习难度,让学生相互合作探索绘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并拓展学习知识,研究探索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针对基础稍差的小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能做到灵活应用。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还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提高,找到自我价值,从而根高枯休封学后量。
2、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也是一种全新型的教学手段。主要原理就是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时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积极讨论,深入理解知识点。
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根据“三角形及其内角和”这一知识点,列举出知识点的相关问题,并且合作探讨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整理出报告的形式。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上讲台上进行内容的讲解,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发现学生的汇报出现问题及时做出纠正,使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与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拓展教学活动
在实施小组互动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对教学成果产生具体影响的关键因素。但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缺乏合作意识,一方面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甚至对多人合作产生下意识的排斥。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的,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从而导致对合作意识的忽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老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对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比如,在“数据的分析”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创建情境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在设置情境中老师需要强制要求学生完成分配的任务然后以合作的方式得出结论,也可以利用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学生的各自分工和合作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境下,无论是哪个学生的成果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不管是分析数据的学生还是负责数据收集和总结的学生,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在最终结果的鼓励下,学生们对于沟通的意识和合作的念头就会加强,从而培养出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只有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会真正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三、结语
合作学习法为初中数学课堂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改变呆板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加以沿用。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会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及时适当地指引,帮助学生利用良好的上课形式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成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2):148.
[2]陈凤桃.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