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俊杰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136613
摘要:体育教学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以教师为载体,通过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工作的渗透。将德育渗透于课堂中,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改革,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随着改变。现阶段,不少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良好的思想认知。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德育渗透于课堂上,加重学生对德育的思想认知,从而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优势。所以,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工作如何开展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德育工作;渗透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初始阶段,思想认知也正处于可塑造的基础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学生必须要接受正确的教育,不然对学生的三观养成有非常大的影响。新课程曾提出:德育工作是小学阶段教师需要重视的一门教学工作,它有利于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思想三观形成的途径之一,两者都不可缺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堂中,促使学生接受正确的引导,让其身心也得到良好健康的锻炼。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意义
1、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培养正确三观意识的途径有思想品德课以及各科任教师的德育渗透等多种途径。虽然在思想品德课中,科任教师会进行基本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但这也仅仅是基础教育,如果更深入的进行教育,向学生传输复杂的德育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不想学习等心理情绪,所以在重要科目教学时,一般教师很少传输德育知识。而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运动、体育活动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渗透德育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既能够快乐的玩耍,同时也能够将知识记入脑海中,有效的使德育渗透工作得到推进,从而让学生也不排斥于德育工作,进而有效的传输德育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
2、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由于学生的性格原因,很容易造成其在上课时纪律性不强,很难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也较弱,让各科老师都比较烦恼。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因为课程环节的有趣,会让学生不自觉的维护活动规则,从而使自身的行为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有效途径
1、在良好的体育环境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使德育渗透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构建良好的体育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文化的熏陶,进而使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制定规则,将课堂规范化,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遵守规则行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固定,从而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促使我国德育工作得到推动。
2、利用体育游戏渗透德育知识
游戏是最能让学生感到开心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知识通过游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丰富训练的同时,又可以准确的掌握德育知识,并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的德育思维得到拓展。首先,玩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规矩:为了让我们这个游戏顺利的进行,那我们每个人都得遵守游戏规则,你们说好不好?学生为了玩游戏,只能齐声回答:好。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述规则之后,再以身作则示范游戏玩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逐渐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使自身的自制力得到增长,从而有效的推动德育工作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
3、在日常的体育教学环节中进行德育工作渗透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度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觉得体育课是可以尽情玩耍的地方,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不会害怕教师过于严厉,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学生比较接受的一种途径。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在同一平等地位中,然后逐渐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常规的德育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接受德育教育。
比如:在新学期初始阶段,第一堂体育课一般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教师在讲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将日常行为规范讲授给学生,着重强调课堂纪律,让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一定要有要求。当然,也会有一些学生不服,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先从侧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然后再通过双方平等交流,告知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处,再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规范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知识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模式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此,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德思维,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对在小学体育课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J]. 赵明.??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18)
[2]也谈德育的渗透教育[J]. 高敬惠.??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