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健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新农小学 224235
摘要:教过小学数学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最烦心的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浓,畏难情绪很严重。哪怕是成绩再优秀的同学,都难做到在一节课的全神贯注的听讲,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更别说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孩子了,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听课的时候把目光聚集到老师的身上,把精力几种到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上?是没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
主题词:小学数学 举例 主人
教过小学数学的老师都深有体会,最烦心的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浓,畏难情绪很严重。哪怕是成绩再优秀的同学,都难做到在一节课的全神贯注的听讲,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更别说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孩子了,如何让这些孩子在听课的时候把目光聚集到老师的身上,把精力几种到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上?是没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就因为我的压迫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较低,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一会儿就出现了走神现象,有时甚至不知道讲的什么内容。基于此现象,我特地买了儿童教育心理学回来研究。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其实非常奇妙,当我们走进儿童的内心,会发现它的方方面面都令人着迷。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他们,就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行为的含义。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一些优秀的前辈老师的交流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才能让课堂更精彩。下面我、是我经历的几个例子:
如:小学生对于单位的填写,都不能很好地运用准确,这其实是他对生活中很多单位没有什么概念造成的。比如我在讲授三年级“认识克”这一课时中,我准备了台秤、花生米、抽纸、果冻、薯片……当我把这些东西带到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对它们都纷纷产生了吃的兴趣,这为我开始上好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用秤去称它们的重量时,他们都纷纷想要尝试。在称1克物体的质量时,教材是让称出2分钱的硬币大约是1克,我觉得2分钱对于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常见,大部分孩子并没有见过,所以我特地在超市精心挑选的100抽100克的面纸,我认为常见的物体更能让孩子产生认知的共鸣。让他们能够掂一掂1克物体的质量,感受到1克物体是比较轻的。又分别称出了我们常见的一个果冻的质量大约是30克等,在他们自己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他们在不断发现,突破难点,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比我讲给他们听效果要好得多。也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充满了向往。再比如:我在讲“认识公顷”这一节课时,孩子们对公顷是毫无概念的,头脑里更是没有1公顷到底有多大的概念,因此我在课前就请28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而1公顷大约就是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初步感知了面积之后,就出示了我们学校的平面图,通过图上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5公顷,然后又给出了资料显示东台人民公园的面积大约是32公顷等等,通过我们身边的这些具体的生活素材,孩子们对公顷一下子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不再是一脸茫然的感觉了。
再如:我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孩子们自主学习,上课交流时,一名学生是将一个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然后将它平移,再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还有一名学生,拿出他课前利用学具盒做的平行四边形的框,并把它推拉成一个长方形,通过比较发现:都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形状变了,但不变的是什么呢?最后他们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沿着高剪、移、拼,面积不变;如果推、拉则是周长不变、由于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制作各种不同的学具,将知识很好地得到了升华。布鲁纳认为:教师不仅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这样,学生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我曾听过一年级数学“认识11-20”一课,教师依次指向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时,让学生口答:个、十、百、千、万。这时教师说:“语文书中有一首儿歌和这有关系”。学生齐背:万片荷叶,千朵荷花,百条小鱼,十只青蛙,一个合唱指挥家。这时教师同步展示语文书中的“识字2”,然后教师出示计数器上的计数单位文字,再次齐读。发现语文书和数学书的异同,自然过渡到了这些数位的计数单位。
又如:在数学课上,这位教师恰到好处地“借用”语文书中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让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地更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年级的语文书中自到这样一首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岗,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于是,在我执教二年级数学“认识东、南、西、北”这课时,将这首儿歌改成填空题:“早晨起床,登上山岗,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学生熟练地背出了儿歌。接着我让孩子们闭着眼睛想象自己登上山顶,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体会前、后、左、右分别是东、西、北、南。学生想象,边说儿歌,边做动作。从单一朝向静态地指认方向到转动身体动态地辨认方向。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地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会了根据给定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方位来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一点心得体会,这些都是在和我的这些孩子们一起在学习生活中总结得到,一路走来,可以听到我们据理力争的话语,一路走来可以看到我们相互学习的画面,一路走来……
参考文献:
1、《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分析研究》 范晶星《青年时代》 2015第21期
2、《数学学习心理匹配策略》 李莉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第1期
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升对策》纪小青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第24期
4、《让学引思,构建生本课堂》 单亚娟 《学苑教育》 2017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