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郑国艳
[导读] :初中是学生认识数学重要的一个关键时期

        郑国艳
        黑龙江绥化市第八中学校
        摘要:初中是学生认识数学重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要努力把握好这一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初中生学习能力强,好奇心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引导,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索数学的奥秘。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发展,善于思考,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以及其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和培养。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课堂教学,缺乏对于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有序引导和启发等问题,依然影响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进步与发展,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蓬勃增长带动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范畴,都更多地需要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计算机不断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未来的基础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必然会更加频繁地应用计算机,这均需要以良好的思维能力为基础。抓住初中这一教育领域的承上启下时期,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思维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思维能力,形成与社会进步的脚步更加切合的思维习惯和综合素养,这对他们的个人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忽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是制约他们思维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一些教师在过往的教学生活中,经常会直接凭借自己在之前积累的经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授课,面对全体学生采用同样的指导方法,并不关心这一“一体化”的方法是不是适合所有学生。久而久之,思维水平本就比较良好的学生可以紧跟教师思维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思维水平本就比较逊色的学生会出现“掉队”表现,越来越无法跟上课堂学习节奏,无法理解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之间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为解决该问题,教师一定要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以正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他们学习的真实情况展开深入分析,根据他们反馈给自己的信息,结合教材和教育部门制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向每一名学生都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教学更加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
        (二)独立预习奠思维基础
        学生之所以会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思维发展的落后,极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提前对知识展开足够的自主学习,而是习惯于在尚未了解知识概况的基础上直接去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

在这一模式下,他们无法在课程开始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时间被大量浪费,其思维自然达不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几乎是完全跟随教师思维进行的,其自主学习思维与能力均会受到限制。为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提起对于课前预习的重视。所谓自主预习,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之前,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让他们对新知提前形成一定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提前预习中的主动思考发展自身思维,还可以在课堂上迁移预习所得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提前结合教材知识和拓展需要设计预习单,将预习单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相应的素材帮助他们预习新知,最大限度地利用预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合作探究促深入思考
        合作学习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展开探讨。因此,教师可以借鉴该理念,先提高自己把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自行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组,保证小组成员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合作对数学知识展开学习。这样一来,在完全自主的探究学习环境中,面对与自己有深厚友谊的同龄人,学生的交流和表达欲望会更加强烈,他们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并且积极,思维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的最佳效用,教师需要对合作表现最积极、合作结果最理想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综合表现差强人意的小组提出惩罚,让他们在充满竞争色彩的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动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小组内部的思维碰撞下,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巧妙设计例题促实践
        思维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也只有实践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刺激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但是,如前文所说,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就能很好地回答,这无法对学生转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起到促进作用,也不能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甚至,长期回答过于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对知识形成刻板印象。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设计例题,促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背景:一个小球由静止状态开始在一个倾斜的木板上向下滚动,它的速度每秒增加2米。提出三个问题:(1)写出小球速度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2)求3.3秒时小球的滚动速度。(3)假设木板长度足够,想让小球的速度变成10米/秒,需要用多长时间。从问题(1)到问题(3),难度逐渐提高,分别对学生对函数关系式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进行考察,引导他们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同时训练其逆向思维,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引导,重塑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其思维活动的条理性。不断深化学生的概念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还应抓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关键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贾莉萍.浅谈初中数学思维培养方法[J].学周刊,2020(14):111-112.
        [2]章丽.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J].华夏教师,2019(35):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