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涛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中心小学 715113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数学知识概念、形成缜密逻辑思维的基础科目,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而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数学素质,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均衡发展。因此,如何对教学进行综合优化,研究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贴合学生实际成长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基于小学儿童的思维认知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引导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旨在指引孩子如何思索探究,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建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寻求更多高效的教学方针,为小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意义
一是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作用。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它所涵盖的领域包括文化、生活、社会、科研等等方面,其价值不可估量。而了解数学,利用数学思维来处理日常中的事件是现代化要求中每个人从小就必须做到的。
二是处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思维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处理学术上的问题。日常中需要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都是基于整个思维的数学架构上而延伸出来的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是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框架,可以促进孩子的数学交流。让学生能更加理性、富有逻辑地来解释、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全程围绕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始终陪伴着学生,一直到高中甚至是大学,衔接着整个基础教育时期。而在高等教育期间,随着全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大部分优质的院校也会在非数学专业设立高等数学等数学课程。因此可知,小学数学作为最基础的科目,在所有科目的教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简而言之,小学数学确实在培养学生本身核心素养方面拥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所以,全程围绕着小学生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小学数学授课的创新,不仅是数学课程的关键地位所决定,还是核心素养和数学课程高度契合的具体要求。比如,在讲解“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时,尽管大多数幼儿园或者是学前班都早已将这部分基础性的知识讲解清楚,但若是想逐渐辅助小学生形成优质的思考习惯,产生优质的求知态度,老师就一定要在提出1+1=?以后,将学生朝着另外一种方向做好引导,就是1+1为什么等于2。每一位小学生都无法准确地回答出这一问题,所以,老师就需要将此当做创新的切入点,辅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形成加法同类别的概念。
借助此种教学创新,就可以让学生知晓“一条蛇+一头猪”不会等于2,初步让学生产生数学法则及运算规则的相关逻辑理念。自然,此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但其能够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切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形成优质的学习习惯。
(二)深层次分析教学内容
数学科目的核心素养有着一定内隐性的结构特点,学生不能借助浅层知识的讲解又或是较多机械练习来获得,应该在逻辑思维发展、数学知识掌握、抽象思维形成中慢慢构建。根据数学科目核心素养本身的习得性和生成性,老师就能够利用自己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引导小学生深层次分析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知晓潜藏在授课内容中的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创新教学铺垫牢固的基础,让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而慢慢产生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解“数学广角———集合”的知识时,“数学广角”是为所有小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知识的一个新途径,其用“加入跳绳活动、一起踢毽子的学生总共有多少”此种重叠性的问题来当做切入点,真正秉持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数学思想螺旋上升原则,联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小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达成一致。为此,若是想越加完整的为学生传输“数学广角——集合”中的全部数学思想,老师能够让学生借助“画圈”的办法,把参与跳绳和踢毽子的多个小组成员清楚的画出来,推动他们切实知晓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优势,辅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掌握集合的所有知识,让他们在活跃放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强化知识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适当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知识应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例如,在“面积”的课时学习中,针对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布置课后实践任务,令其主动探索家中存在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通过课后实践,学生不仅提升了对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熟练度,还建立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实际联系,进而形成了更全面的数学学习认知,拓宽了视野。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课后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调整自身教学计划与内容设计,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持续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达到核心素养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教学创新不仅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能力,还要主动探究学生自身的潜能,真正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活动中,让教学创新有一个完整的切入点以及落脚点,切实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31(001):113-117.
[2]次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分析[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9).
[3]崔婷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