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彩霞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章丘中学 250200
摘要:作为高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新课标改革以来,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讨论逐渐增多,高效利用课堂逐渐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高中政治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政治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高中政治课堂优化进行探讨与要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策略,以期能够对一线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主体性;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新课标改革以来,高中课堂教学越来越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与学习观念,重在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关于高中政治课堂如何适应新课标改革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对高中政治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效利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等开始受到高中政治教师们的重视,并随着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逐渐成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效率的必然性
从必要性来谈,高中政治学习阶段是高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掌握政治知识、形成政治学科体系、培养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阶段,是政治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在高效的政治课堂中充分掌握政治学科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政治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与政治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进步都十分必要。
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效率也有其重要意义。能够在高中政治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政治学习方法,充分利用高中政治课堂,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巧妙利用学习方法并融会贯通,对学生的政治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理解时事政策等都可以起到很大帮助。另外,政治学科的学习远远不止于课本内容的死记硬背,而在于思维方式的灵活转变与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高中政治教师带领学生高效地掌握政治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于政治学科不同学习内容与不同题型迅速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对学科内容全面掌握,提升学生个人的学习效率。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行项目化教学的策略
1、课前预习:精确提问,准确反馈
课前预习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的,即为课堂充分做好准备。在往常的课堂预习中,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仅仅通过完成导学案等进行预习反馈,但事实上导学案部分只是对预习内容的一次检查,要想真正地对学生预习情况清楚掌握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预习过程中时刻把握课程重难点,针对课程重难点对学生当堂课程的预习内容有所要求,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注意力,对课程重难点有自己的较为全面与客观的思考与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政治的学习过程中,预习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预习过程前,教师应当充分研读教材,设计预习方案;在预习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巧妙结合政治教学的学科形式,通过案例、时事、问题等导入课程,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出发进行思考,阐述出自己的逻辑规律或概念总结等。例如在预习政治必修一时,学生刚刚从初中政治的思维逻辑中转变,还不能清晰地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方式有所区分。
“先学后教”,在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除了关注课程内容的关键词、核心知识点外,政治教师还应当分析教材本身是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另外,引导学生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逻辑研读教材,进行预习,初步掌握高中政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之后的高中政治课堂学习中快速地把握重难点知识与其逻辑关系;又如在预习哲学部分,涉及到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样的几组对应的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先引入相关的生活中的概念与日常的行为方式区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从而总结出各自概念的基本理解,并了解其区别等,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2、课中学习:小组协作,攻克重难点
针对政治学习课题成立学习小组,提升学习自主性。创设学习情境是培养高中学生政治学习自主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进行分组,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共赢,虚心学习他人思维的学习习惯。“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小组合作在政治教学中并不罕见,但如何利用好小组合作,真正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思考有所成长,是一线政治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小组讨论与小组协作,组织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或辩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提出更多想法与观点,提升政治课堂效率。
由于预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重难点有了一定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关注重难点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考察与分析,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学生政治思维的培养,合作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是从解决问题结束的。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普遍反应的难点进行讨论,并转化成有趣味的辩论题目或者讨论话题,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讨论内容的趣味性与学习意义的结合,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所乐,有所得。如果合作的问题不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或挑战性,将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合作欲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成立学校小组完成课堂任务时应注重合作目标的明确,即参与的讨论或辩论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学习的主题。
3、课后评价:考核代替作业,培养政治思维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常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中的考题等当作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往往不限于教材课后作业,会有很多新问题,新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容授课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新问题,并要求学生在思考后将新问题的反馈结果给到老师。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所反馈的结果就不单单只是完成作业,而是针对当日上课实践的思考后给出的自我思考与团队协作后的总结归纳,是自我的个人沉淀与总结,对学生的政治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日的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以考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以物质与意识这一课为例,在发布课后作业任务时,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个近期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并引导学生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该新闻背后的政治逻辑,从“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两者关系如何”的思考逻辑去思考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从而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政治思维逻辑下去完成考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相关概念。即结合当天课堂所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考查,培养学生洞悉热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当天所学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掌握学生学习内容的情况。
结束语
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打造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高中政治学习的每一阶段中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做到提升效率。课前要充分预习,自发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课中要做到小组协作,充分互动,善用课堂时间高效解决重难点;课后增强记忆,利用政治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每一阶段的学习都是为之后阶段学习进行铺垫,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保证政治课堂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洪媛.立足核心素养,让思维之花在议题式教学中绽放[J].天津教育,2019(36):70-71.
[2]蔡文礼.浅析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J].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五),202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