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 丛盛 张芳
[导读] 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丛盛 张芳
        烟台蓬莱区大柳行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5615
        摘要: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起到了良好的承上启下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者,开展班主任工作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很多教师。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刚刚进入青春期,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想要良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引导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沟通水平,以达到对班级的高效管理和良性引导。
        关键词: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
        引言
        一直以来,班主任都在班级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对教学管理的效果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新时期,班主任需对教学管理实际有效性加以保证,对传统的管理手段进行革新,并且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1耐心倾听,给予理解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并非以自身威严和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而是能够和学生做朋友,成为学生身边的人,有着高效且无障碍的沟通。教师应当在沟通过程中与学生交朋友,在沟通时耐心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和看法,明确青春期的孩子们想法不成熟是常态,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同时,教师也应当正视学生们的思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和教学。班主任应当努力靠近学生们的生活,把自己年轻化,通过学生们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了解和教导。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2实施民主化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会全面负责所有工作,并结合学生的意见直接对班级管理事务做出决定。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初中班级管理效果不佳。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应是民主平等的,班主任和学生应共同商议决定班级管理事务,从而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班主任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比如,教师应在班级中建立比较健全完善的班干部机制,让学生自主处理班级事务。这种班干部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弱班主任的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班主任要全面考虑班干部机制,保证大多数班级事务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处理,提高班级的民主管理效率。
        3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中学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之外也要了解学生生活状态,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能够第一时间更正。想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就要跟学生的家长进行适当的沟通互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成长状态。除此之外班主任跟学生的沟通也很重要,能够通过跟学生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完善个人人格,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跟家长协商沟通,分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班主任通过跟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优化社会氛围,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社会对班主任的认可与支持,能够从更高层面满足班主任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班主任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因素,提升工作效能。

在社会氛围优化的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应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要求,确保权益与职责相匹配,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偏远贫困地区的班主任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让班主任能够感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强化工作动能;相关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渗透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理念,强调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价值,扭转对基础教育的偏见,支持其工作不断推进;家长应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通过密切的沟通与联系把握学校教育要求,并利用家庭教育做好补充完善,促进班主任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5树立学生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时,难免会因为知识的难度而产生退缩心理,对学习无法产生信心,导致在课堂上消极、低迷,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疏解内心的烦闷,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6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班主任对工作的认可度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激励班主任主动履行职责、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动力。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应主动反思班主任工作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物质、制度、文化等角度,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初中班主任对工作的认可度。例如学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改善班主任办公条件,提高班主任智能化办公效率;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如改善组织管理,完善各级班主任管理规范,监督工作职责,维护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体系,做好对班主任的培养,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创造公平的管理环境,让班主任的付出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等;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班主任的情感、心理变化,制定柔性管理规范,提高班主任对工作的归属感,调动班主任提升工作效能的积极性。
        7深入学生群体,充分了解学生
        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初中学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诱惑,容易犯错,初中班主任在管理时可能会不知从何下手。 初中班主任要想有效管理班级学生,就应当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具体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此作为班级管理的切入点,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采取学生不喜欢的方式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只会使班级管理效果适得其反。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初中班主任应当从学生的多方面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
        8开展小组合作
        新时期,小组合作受到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喜爱。所以,班主任开展教学管理期间,可以对小组合作这种管理模式加以运用,进而实现班级内部的高度自治。因为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借助小组合作这种模式开展班级管理期间,不同小组间会产生竞争,而为在小组竞争当中胜出,各组成员之间会形成凝聚力,力争为本组争光。而且,小组成员可以自我管理以及相互监督,确保教学管理整体质量。比如,班主任若想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开展班级管理,必须对入组标准加以明确,做好学生分组,之后制定具体评比制度,进而让所有小组都产生一定的竞争力,激发各组成员参与热情以及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更科学、更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使班级管理上升到更高层次。同时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也需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强化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谷炜.试论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沟通艺术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141.
        [2]曹小丽.浅析提升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