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萍
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浙江 宁波 3158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商贸类专业课的常规教学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结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提高商贸类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融入项目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探索提高专业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商贸类专业课常开设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汇兑实务》、《商贸法律与案例》等课程。这些课程既具有很丰富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应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商贸类课程在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培养学生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案例教学法存在一些局限性:(1)案例虽是实际生活的提炼概括,但对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仍然是遥远的事物,很难产生切身的体会,影响知识有效融入他们的认知结构。(2)一个两个案例很难涉及所有的知识点,而学生对某个案例的深刻印象可能导致以偏概全的认识,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思维定势。(3)由于课时的限制,课本上的案例一般条件较简单、涉及面较小,与国际贸易错综复杂的客观条件相差甚远,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提高商贸类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呢?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案例教学中融合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是通过创设实际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构建知识、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在商贸类专业课教学中,由于单纯给出案例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若在传统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体验式的训练,使体验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切身体会,深入讨论,能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讲到“出口报价”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一部分同学代表的是进口方,另一部分同学代表的是出口方,然后模拟实际业务中的模式进行报价的核算,中间可以讨价还价,最后达成贸易协议,最后评出哪组同学赚取的利润率最高。
通过这个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参与率高、积极性好。在知识点的落实上,通过小组商讨,出错率低,学生印象深刻。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不仅深刻领会了课本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也有显著进步。
二、案例教学中融合项目教学法
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全部国际贸易领域的知识,通常设计的案例很难涵括系统的知识,易削弱知识点之间有机关系。
因此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制定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将项目分解成多个相互联系的工作步骤,各工作步骤包含多个知识点,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的过程,这样就能把众多的案例关联起来,达到知识系统传授的目的。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中采用的项目教学是以设置统一背景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与通常的项目教学法不尽相同。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获取实际贸易活动的相关资料,设计实训项目,分解任务到各小组。项目中各任务的完成过程,便是各小组成员获取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也是通过体验应用理论的实践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消化和整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下面是以“毛绒玩具的进出口业务”为题材进行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的项目教学探索。
1、选定项目、明确工作任务。以“毛绒玩具的进出口业务”为项目,确定三个工作任务:合同的磋商与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和进口合同的履行。要求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知识点学习的同时,完成毛绒玩具的卖与买的整个交易过程。
2、学生分组实施项目。教师把学生分成进口商和出口商两组,使他们分别承担买和卖毛绒玩具的任务。教师担任其他第三方的角色,如银行、船公司等。在项目框架下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充分进入进出口商的业务角色,认真商讨交易的各个环节,完成合同签订和履行。任务明确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颇高,积极参与合同的签订、备货、报检、租船定舱、开立信用证、制单结汇、进口报关等诸多事务。
3、阶段性小结、交流。教师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回顾各工作步骤,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学生就项目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探讨交流,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交流发现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往往存在无从下手、课本知识无法灵活转换、以及小组内同学合作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时给学生相关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的工作任务顺利开展。
4、成果评价。随着工作任务的分步完成,教师及时在课堂上展示交易双方的工作成果,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达到让学生在成果中巩固知识,并享受成功。
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较真实的贸易环境中体会商贸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并在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理论、灵活应用知识,顺利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项目的训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在商贸类专业课教学后期还可让教学活动从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完成真实贸易业务,以进一步提高和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企业与学生的互相了解,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商贸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在案例的设计选择上,学生体验性匮乏和知识代表性不足是两个较突出的弊端。如何扬长避短以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商贸类专业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将体验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有机融入案例教学中,以项目为平台,以案例为主线,以体验为手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而且能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层次的若干案例,学生通过扮演案例主角来切身体会商贸业务流程,这种教学活动完全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通过实践发现,以上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商贸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效果显著。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想,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启良.中职商贸专业课程案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5,02:80-81.
[2]朱洁琴.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J].时代金融,2013,08: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