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究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 吴启辉
[导读] 在高中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吴启辉
        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 ,四川 成都  611380
        摘要:在高中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地理学习中地理思维的养成,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高中地理知识既有较高的概括性与抽象应,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有效适应这种高度概括与抽象的课程学习,甚至是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的地理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地理思维,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本地地理状况与素材,从学生的地理思维角度出发,作出自己有益的教学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乡土地理;学生地理思维;应用
        
        现今社会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今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对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地理课程学习上,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同时还要养成自己的地理学习思维。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素材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密切联系着相关地理学的知识点,从养成学生核心地理思维能力出发,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资源,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下面我将结合高中地理本地区——都江堰市的地理材料为例,讲述如何利用这些地理材料进行教学[1]。
        一、通过乡土地理中地理材料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地理空间概念,让学生建立自身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区域进行充分了解,知道该区域的气候、地质状况、整体地貌、经度与纬度,同时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的地理工具进行所在区域的各类距离计算,并对区域内的山川河流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2]。乡土地理的概念就是学生所处省市的基本地理概况,这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地方,肯定会对相关的地理概貌有所了解与熟悉,这也是学生可以运用自身所学地理知识,进一步加深本土地理的空间思维。例如本人针对都江堰的地理知识授课中,就可先向学生提出都江堰市所处的地理位置,面积有多大,与那些市县接壤?学生在听到相关提问后,根据自身对家乡的理解,就可以很快作出自身的解答。根据学生的描述与解答,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对都江堰市的地理概况作出描述:都江堰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从教师的描述中,学生就会加深自身家乡的地理空间概念,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有效结合相关地理知识深化这种认识。
        二、通过乡土地理中地理材料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知识的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能够在相应的知识领域能够进行较为突出的创新。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习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创新性,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地理知识学习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地理创新思维[3]。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针对都江堰市的地理气候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地球中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贝加尔湖、南极洲冰盖等,向学生阐述地球在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同时结合这些区域的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然后让学生对于都江堰市的整体气候,作出准确的定义,并讨论这样的气候对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在结合自身对于本地气候与社会发展的了解,在运用地理学科知识,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学习讨论,让学生可以清晰认识到都江堰市气候状况,以及这种地理气候状况下,都江堰市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效率、以及这种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学生也能在这种乡土地理知识讨论中,不断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逐渐让学生在实际地理知识学习中,建立自身的地理创新思维。
        三、通过乡土地理中地理材料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插图与拓展知识点等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相关地理知识,进而有着自身较为直观的认识,也是学生深化自身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生从教师教学中养成地理形象思维的途径,往往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素材的阐述、相关的地理教学工具、具体的地理场景等,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地理思维能力,帮助自己在实际地理问题中,建立完善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相关地理知识的运用中能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4]。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针对都江堰市的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讲授中,教师就可结合我国整体气候情况、城市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对家乡——都江堰市的城市发展状况有着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针对都江堰市的地理环境对于城市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都江堰的地理条件对于都江堰市乃至成都平原的重要性。通过结合自身家乡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逐步锻炼自身的地理形象思维。
        结语:
        有效利用高中乡土地理教材中的本地地理资料,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学习主题,让学生更容易进入相关的学习角色,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地理教学策略,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以及加深自身家乡的地理知识概念。
        
        参考文献:
        [1]谢烨华.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为例[J].散文百家,2020,(36):246.
        [2]刘晓恒.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乡土案例教学设计研究 ——以广州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课时)为例[J].科学咨询,2020,(46):24-25.
        [3]熊雅丽.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有效性研究——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9.
        [4]诸雅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以成都市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