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刚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西寨小学 715113
摘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增强运动素养,培养体育情感,发展体育运动品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渗透与健康行为教学活动,不断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理解与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价值观念的调整,体育教学同样也是如此,教师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获益终身,但是学生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就导致学生没有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把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增强自身体能素质,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动态,为文化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教育的结果,不能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因此就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就要重点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得小学生拥有良好的锻炼习惯与学习习惯,使自身可以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体育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得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而且,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同环境下创造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当然,对于当今社会的小学生来说,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过度的保护,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生活经验少,再加上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弱。而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锻炼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使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教师首先要建立品德教育机制,对学生进行体育品质的培养,如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热情,但在训练过程中缺少运动秩序意识,这样既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培养规范的体育行为。
教师要结合课堂训练的现状,对学生提出具体化要求,如整好队伍,逐一训练,按照教师提出的步骤进行模仿规范,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同时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斗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挑战,实现自我超越,充分挖掘内在的潜能,提升运动品质。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层面的教育活动。由于体育训练苦且累,学生在刚开始参与时兴趣浓厚,特别对于有游戏竞赛性质的训练内容充分热情,但十分钟以后,很多同学感觉到累,体力过分消耗,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设计,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运动契机,并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具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学生的努力参与,充分挖掘运动潜能,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性更强,一节课结束后,每位同学都有全新的运动感知和体验,喜欢在体育课堂上展示自我。
2.2科学实施丰富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我国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活动应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点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向。同时,“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现代教育战略、科学教育体系进一步对包含体育课程在内的小学教育提出了“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综合性人才培养要求。由此,在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小学体育教师应先设置出综合化、发展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并将这一体系灵活融入丰富的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从“增进身体健康”这一角度,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动作速度等多种身体能力的培养,进而针对不同的身体能力培养目标,合理配置沙坑跳远、球类运动、萝卜蹲游戏、短程接力跑等活动内容。同时,体育教师还需对运动与游戏的强度、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以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角度,体育教师可设计出对抗竞争、情绪调节等多种功能的课堂活动,如拔河游戏、闯关游戏、太极拳练习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积极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自控意识等;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一角度,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性的游戏活动,如二人三足、袋鼠跳接力等,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协作观念与社交能力;从“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一角度,体育教师还应将科学的体育知识、健康理论、生活规范等内容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全面实现学生知识眼界、生活素养的丰富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让学生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身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另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好,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多费心思,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正军.新形式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29).
[2]郦圣楠.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9(27).
[3]王洪发.开展阳光体育,打造高效课堂——小学体育教学初探[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