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联觉”心理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刘丹
[导读] 心理学上“联觉”的意义,在于以一种感觉激起另一种感觉

        刘丹
        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三小学     邮编:161600
        摘 要:心理学上“联觉”的意义,在于以一种感觉激起另一种感觉,如视听联觉、动听联觉、意象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联觉心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综合体验。基于此,本文对运用“联觉”心理,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联觉”心理;鉴赏力
        音乐教育是落实美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想要进入音乐殿堂,首先要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由此体现出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音乐心理学横跨了音乐学和心理学,更具有包容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本文针对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做了简要阐述,详细探析了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课堂小的应用,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更好地发展。
        一、音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小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下,受到了更多的诱惑和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音乐是小学教育一门必修课程,以音乐的方式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得到放松及拓展。音乐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及感知能力,并且能有效地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负担,让小学生心理得到有效的净化和舒缓。同时,融入音乐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增添更多的乐趣,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
        二、运用“联觉”心理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策略
        (一)明确“联觉”心理应用价值,使学生综合感知音乐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要从听觉入手,将动觉、视觉、听觉综合起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知和体验。”“联觉”心理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就是要发挥视听联觉、动听联觉、意象联觉的作用,引领学生去感知音乐作品,使学生把握音乐的内涵与情感,进而提高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音乐欣赏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律动活动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学生是音乐活动的参与者,也是音乐欣赏的主体。小学生爱模仿、好动、贪玩,而律动活动贴近学生认知,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教学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二拍节奏,先让学生从听觉刺激中获得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动觉感官体验,使其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乏后,教师可以变换节奏,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将听觉、动觉联合起来,寓教于乐,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律动组织中,要调控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和抓住不同音乐作品的学习重点。
        (二)巧用教具、图谱,从视听“联觉”中理解音乐
        欣赏音乐,要通过反复聆听,熟悉音乐的主题旋律,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特点及曲式结构。要想增进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既要依靠听觉,又要发挥音乐教具的视觉辅助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一些趣味性教具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动物或生活事物来辅助学生认识、理解音乐形象。


        以欣赏《三只小猪》为例,在播放音乐时,教师给学生讲解了“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借助卡通贴图,增强了故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理解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后,开始尝试理解音乐旋律,很快就听辨出音乐的主旋律,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三)构建音乐“联觉”情境,把握音乐形象
        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系统,并由听觉激活人的心理体验,使人产生音乐联想,升发对音乐意象的感知。所谓“意象联觉”,就是在音乐聆听中,聆听者将不同的画面、意象呈现于脑海,产生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意象联觉”中,不同学生因对音乐的理解、感知不同,其意象表达也不一致。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欣赏活动,创设音乐联想的情境,唤醒学生的“意象联觉”意识。
        (1)营造音乐体验氛围,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
        音乐欣赏,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与感知。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结合音乐作品整合资源,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感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展开音乐想象。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在钟表店里》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布置钟表店场景,借助图片、语言等描述,让学生看到琳琅满目的钟表,从各式各样的钟表中,激活想象空间。
        例如,在欣赏《梦幻曲》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聆听钢琴演奏,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听的过程中,想一想,该曲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比如,有学生说感到很温馨、很放松、很优美;有学生说听到有一丝忧伤的感觉。在聆听该曲时,学生可以产生很多联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听这首歌曲时,想到了什么。比如,有学生想到了自己躺在小船上,静静地看着月亮;有学生在聆听时,想到了五颜六色的泡泡在飘舞。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丰盈的情感体验。
        (2)整合动听、视听、意象“联觉”,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中,引领学生感知音乐要素,教师要从体验音乐形象中,将听觉、动觉、意象整合起来。
        例如,在欣赏《大河乏舞》曲目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借助拍桌子示范节奏,让学生跟着模仿,并体会节奏的强弱变化。乏后,教师变换节奏,增加难度,出示节奏卡片:X00。一。oo州,将拍桌子换成拍手,让学生用拍手来感受律动节奏;第二遍聆听时,再出示节奏卡片:X州X州,弓一领学生用跺脚来感受节奏的重拍;第三遍聆听时,再出示节奏卡片:XXX州XXX州,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万式来表现节奏。节奏不断变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乐曲欣赏更活跃,教学效果更令人满意。
        三、结语
        音乐欣赏,不只是听音乐,还要将音乐聆听、音乐表演、音乐想象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要运用“联觉”心理,开发学生的听觉、动觉、意象“联觉”意识,为学生创设快乐、自主、多样、有趣味的音乐空间。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联觉”心理的价值,结合学生心智及认知特点,优化欣赏课程内容,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音乐表现力和记忆力。
参考文献:
[1]吴婷.巧用联觉,让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更精彩[J].北方音乐,2020(23):220-222.
[2]田亮.浅谈音乐治疗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88.
[3]马秀明.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评《音乐与健康》[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