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 钟璐
[导读] 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钟璐
        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41000
        摘要: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必须明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对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研究,开展有效的体育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从我做起,重视体育教育,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范围内大胆尝试适合初中生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浅析 初中体育教学 锻炼学生 心理素质 策略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学人员积极地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误入歧途。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建设。因此确保体育教学的开展效果是很有必要的,这也顺应了我国素质人才培育的方针,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铺平了道路。但是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障碍就是学生普遍缺少自信心,导致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难以取得成效。体育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制定出针对性的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拐点,抓住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非常重要。这样能够使初中生的心理得到强化,积极地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学生身心健康的协同发展,帮助学生消除一系列的消极心理。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从人格上轻松起来,再加上培养学生体育自信心工作的进行,学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能够提前适应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外向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进行强化。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可以多组织有关运动竞技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活动,借助这些活动来引导学生感受体育竞技和团队合作的乐趣,同时有助于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心理世界,树立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这些对于初中学生心智发展和健康成长而言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二、组织社团类多样化活动,提高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积极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社团,对啦啦操、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专项运动,教师可以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由参与相关的体育活动。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使学生建立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当场及时给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和动作纠正,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并且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各项运动技能,有效地提高创新意识能力,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成长的历程是非常坎坷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初中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会遇到挫折。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失败中锻炼自己,不断地去增强自己的好胜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敢于直面人生当中的种种挑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初中生运动技能并开展竞赛活动来引导他们树立体育精神,在这些竞赛中,学生难免遇到输掉比赛的情况,同时会在一些运动方面出现瓶颈。以跳远运动为例,部分学生由于姿势方法不当而无法提高成绩,面临中考体育压力时,他们难免出现情绪不佳现象,甚至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借此契机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通过反复教导学生正确的跳远姿势,并定期开展蛙跳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跳远能力。通过培养抗挫折能力可以使初中生树立自信,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激发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素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巧妙利用初中生较为强烈的好胜心,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实践中。初中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烈的,同时他们的表现欲也比较强。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应该巧妙融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不断调动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比赛中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在比赛中夯实体育知识以及素养。比如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创设游戏教学法,通过分数的设计或者趣味性奖惩体系的设立等,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短跑训练中,若学生没有取得相应的分数,则需要为其他人表演体育节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继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身于体育学习中。例如,提前为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名单表格,定期对学生的成绩以及进步情况进行记录,针对进步情况较为明显,或者成绩优异保持状况较为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进取思想。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班级性质的运动会,以此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最后,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级运动会,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到运动会中,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及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体育作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立足“育人”角度开展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在提高体育教学实效的同时,推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栗文进.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04.
[2]韦景鲜.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14.
[3]崔红娟.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229.
[4]论述初中体育教学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庄浩. 神州印象 . 2018
[5]思考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陈阳. 中外交流 .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