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中心学校,山西 晋城 048312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中,音乐教育因为自身具有别的学科没有的特性,因此也在小学的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们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而是从学习中激发学生们的个性,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去提升学生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爱好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等方面探究如何更好的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渗透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最重要的价值意义,教师要充分的利用音乐教学的特性结合学生们现有的认知能力和听觉敏感度去将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培养的策略充分的挖掘和深入,将音乐素养中的思想性和音乐自身的愉悦性有效的融合,更好的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我国各地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性,导致音乐的教学相比其他教学较为落后。其次,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们只重视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程度,忽视了学生们在审美能力和审美认知方面的培养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对教学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导致了音乐教学质量较差;最后,在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从而导致学生只知道音乐知识的表面对音乐的技能却领略不到。音乐的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自身教学思维的束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灵活的设置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1]。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
教师要注意音乐教学氛围的构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很容易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实践反思改进去寻找高效的适合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设计重视还要重视学生的阶段性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所差异性,在音乐教学的氛为营造中多去增加能够让学生感兴趣或者师生互动的环节,这样能够更好更快的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良好音乐氛围环境中有效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同时进行听音训练。
(二)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听音训练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听音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听音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去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对学生进行音程、和弦、多声部旋律等相关训练前,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内涵后再进行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的训练模式下的效果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训练时教师还可以将和弦连接与和声常识联系起来,不管是高音谱表的三声部或者大谱表的四声部,教师在训练前期都应该给予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内声部的平稳级进的旋律连接法,通过理论知识教学后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意识,进而学生就会对听音训练的具体流程有深刻认识,从而高效的去提升自己[1]。
(三)加强音高和音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高和音准的训练是学生听音训练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去把握教学的层次性,帮助学生打好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听音训练的教学中要去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训练,做好教学计划和时间分配。例如,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从单音、旋律音程、音组入手进行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记忆标准音的高度,然后结合相关的听音练习把握好声音的特点。当教学计划到了和声音程、和弦等阶段教学时,音的特点则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训练教师则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和弦对和弦的各音进行猜测想象;其次,采取推音阶的方式推音程;最后,根据音程的关系推出音程的音,通过一定的实践基础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听音训练。
(四)充分的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要有效的通过听音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让学生有效的去领悟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力。只有充分的领悟到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够更好的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去提高自身的听音能力和艺术的综合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将音乐的感知能力与音乐的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听音训练的融入就能够帮助教师做到这样的结合,是帮助学生领悟音乐情感的有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再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每一个人对相同的事情的认知和感知都不一样,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角度出发感知的体会都不一样,从而激发学生听音训练的教学效率[2]。
(五)音准教学中融入音乐游戏,趣味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准教学直是学生阶段音乐教学的难点,但同样也是学习音乐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学好音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能力不是很强,音准教学的理论性较强,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解决音准练习上存在的难题。教师可以将音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拟,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事物来进行举例和解释,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而通过在音准练习中融入音乐游戏的形式则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跳音相关内容时,可以将猫咪爬楼梯当作是音阶,小青蛙跳跃当作是小跳音程等,借助这种形象生动的比拟来向学生讲授抽象的音乐知识,然后让学生模仿青蛙跳的场景,借助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学会抽象的音乐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学生的基础阶段重视,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教学的思考——基于音乐核心素养视域[J].吴琳.儿童音乐.2019(04)
[2]在音乐小舞台上绚丽成长——浅谈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实践途径[J]. 梁曦昀.北方音乐.2018(19)
[3]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的立意与指向[J].严爱兰.科普童话.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