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张新伟
[导读] 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张新伟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总校三十六磙子小学  066500
        摘要:美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思想道德、审美情操、个性品质和身心健康诸方面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美术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美术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考虑到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未来个人发展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小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更好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小学阶段的众多学科中,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作用。首先,小学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第一个阶段,此时学生对世界的感知仍处于未知阶段,学生的观察、认识、感知和创造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师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体验和理解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创新意识,因此,学生应主动认识和思考周围的事物,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们相互学习,这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创新的能力。小学是学生思考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对新事物,这个阶段的学生一直想探索和创造某些新事物。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根据这一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常常只停留在与新事物的联系上,而不能直接将它们纳入思维意识中。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小学的美术教学可以着重于发展学生的艺术特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改善对思考结果的表达形式,并通过绘画和欣赏美术表达学生的想法,点燃学生热情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创造力是课堂实践的一部分,实践可以使学生主动动手学习,这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水平,展示了新课改带来的全新成果。新课程的重点是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其在教育领域中被充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注重让学生掌握多么丰富的专业知识,而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教学,将书本上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以视频、音频、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绘画作品展示会,利用投影仪将学生的画作展现出来。通过投影仪的投射,这些画作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立体的,让学生可以全方面地对画作进行观察。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所提升,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开展个性化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艺术能力来开展个性化教育。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为了创新,学生需要不同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想法相同,那么这种模式就不能称为教育,以前的传统教育如今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创新是个人解放的体现,创新只能通过发展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来实现,教师在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重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正是创新因素发展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看到学生不同寻常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分配不同的作品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调节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想象空间
        目前,针对部分学生思想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营造相对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释放想象力,从而保持思维活力。首先,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模式,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某个艺术素材的看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轻松、自由地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其次,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哪些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并及时在公开场合表扬这些学生的表现,从而激发相对内向或羞于表达的学生勇敢表达自己。针对较为内向、难以主动交流的学生,教师需要更加频繁、主动地与其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免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合群”,从而更加羞于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创作,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彩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天津教育,2020(15):147-148.
[2]魏海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49):53-54.
[3]仇圣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新智慧,2018(23):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