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陈宁
[导读]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地学习知识,能够确保学生在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宁
        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川中学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地学习知识,能够确保学生在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积极地开展各种线上授课活动,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秩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教学手段加强课程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鉴于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初中道德知识教学现状
    在教学及教学观摩中发现,教师们在使用新教材时,仍然以过去固化的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以单纯“知识逻辑”代替为教学逻辑,为了避免上级对其“训授一接受”简单教学模式的指责,教师们只在形式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避对“知识”的直接讲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从教材中寻找“知识框架”和“段落中心句”,再通过教学活动将其串联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师们应对新教材所采用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根本达不到道德知识“内化于心”的效果。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仍被列为中考考试科目,现实中教师和学生仍然面临中考考试的压力。因此,教师们的研究重点仍然集中在教材中可供复习和应考的“知识点”,忽略了教材本身价值观传递的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为了回避“知识”的直接讲解,在形式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课堂中所选择的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生疏,无法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讨论热情,没有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而使道德知识传授形式化。
        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仍然受考试压力的制约,教师仍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诵,没有按照教材中所倡导的通过生成性的活动,使学生理解道德知识。并且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也没有做到将知识传递转变为价值观传递的改变,而主要着力点仍是在于寻找可供复习和备考的“知识点”。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仍然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忽略课程对价值观的传递,道德知识传授方法的形式化及应试化现象较突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创设体验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希望学生都能够参与、融入教学课堂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创设相应的情境便是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融入课堂,在情境中深刻理解与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使教师能够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在进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两个真实的案例,第一个视频中的主人公因盲目进行网上交友,在不确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告诉对方自己的家庭信息并借钱给对方,导致家庭信息的泄露以及被骗取金钱。

另一个视频讲述的是一位初中生通过网络传播一些不实的谣言,警方找到发布谣言者的学校,随即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了通报批评。因为视频所出现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所以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认真观看。并且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更加明白在网络世界中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可见,教师若能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2、组织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学生的体验渠道,实现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较为轻松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在教授“关爱他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过哪些来自朋友、老师,甚至是陌生人的关爱,再谈一谈感受到他人关爱时的心情。因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有些学生会非常积极进行讨论,从而带动同组的其他学生,使得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在小组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来谈一谈感受和想法,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关爱是非常令人感动且幸福的事情,也就开始明白作为一位优秀的公民,在生活中也要常常关爱他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由此可见,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渠道,开展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式的体验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3、开展教学延伸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教师而言难度并不大,难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透彻地消化教师所传授的课堂知识。而利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延伸,可以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巩固任务,实现学生透彻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教学目的,以此加快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例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薄弱处,并对其进行更细致的讲解与分析,将分析过程录制成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来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任务高效完成。教师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课堂教学延伸,不仅可以拓宽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空间,还能让每名学生都高质量完成道德与法治学习任务,实现缩短班级学生差距的教学目的,进一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同学科的教学都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改革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强的问题,寻找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的实用策略,以缓解教学压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维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实现策略[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1):75.
[2]刘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上旬),2018,(12):6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