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邬玉棠
[导读] 基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下,我国教育工作承载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重任

        邬玉棠
        广东省陆丰市大安中学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下,我国教育工作承载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重任,而这也是对我国整体素质水平提升的重大举措。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
        如果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依旧遵循老套的授课形式,学生接受的依然是书本上理论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教育意义。对此,生活化教学顺势而出,能够有效带动课堂氛围,引领学生看到实际的生活案例,增强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以及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可以说,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推动该教学的有效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道德素养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关键所在,亦是一个优秀公民必备的素养,同时,也是遵守法律的基本,两者共同构成了社会和谐的要素。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授于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只有少年“强”,国才能“强”,可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着重要的现实责任。而该阶段正是青少年养成行为习惯、及道德思想的关键时期,为此,教师在该课程中,要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帮助他们从生活实例中,感受到道德素养与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品格与修养。
        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实施生活化教学,主要是为了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于道德与法治的书本内容,帮助学生看到更加具象的理论知识,从而体味到该教学的价值所在,而实现对其培育的目标。这便需要教师侧重于探寻生活的案例,并将其带到课堂之上,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到该课程的探索中,从而提升课堂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重对生活案例的合理选取,切勿脱离教材内容,竭力为学生创设更易于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关于“生命”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会热门话题,来作为课程的导入,如“老人摔倒,该不该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提升同学们的参与性,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以此展开课本内容,导入生命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可贵,并融道德素养的培育,并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透过日常现象反观到该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传授一定的道德思想,以便于他们做出良好的调整。
        (二)优选生活化教学的素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可以从教材入手,积极开发其中的生活化资源,以便于提升教材内容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借助网络,筛选符合初中生学习需求且感兴趣的素材,同时也能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授课内容,而促进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注重对素材合理性的选取,切勿脱离教材内容,而失去了引导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深入对素材时间、人物及事件的分析,竭力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直击他们的内心,而受到正面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关于“家人和亲情”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侧重选取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事件,激发他们对家人与友情的感触,使其意识到父母的不容易以及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强化他们的内心感受,增强他们的真实体验。此外,也可以列举一些父母溺爱孩子,亦或是缺乏亲情的案例,作为该内容的反观教材,引导学生意识到家人和亲情存在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对待自己的父母,。通过有效素材的挖掘,强化教学意义,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道德感知,而促进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课堂上,如果一板一眼的只是对书本内容的讲解,即使老师再认真也难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融入实践性的活动,不仅能够活跃学习气氛,还能促进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该教学的体验和理解。例如,在讲述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切身观看抗日战争的展览馆,促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英雄们的奉献精神,体会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和珍惜。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更加强化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教育的作用也相较于传统形式更加有效,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活动,不单单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传授,更是对其情感上的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
        总之,德育教育如果依旧停留于书本形式上的教育,将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而开展生活化教学,便是对其教学的有效创新。该教学模式,也能加强初中生思想及情感上的教育,使其通过实际体验,而真实体会到理论知识的真谛,进而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德育素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柳银生. 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学周刊A版, 2020, 006(006):54.
[2]钱付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20, 000(002):138.
[3]代芹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神州, 2020(6):243-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