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家校社共育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刘俊
[导读] 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刘俊
        湖北省崇阳县咸宁市实验小学  437500
        
        内容摘要:
        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在这一人类危机、世界困局中,教育潜伏着怎样的新机,值得我们教育者工作思考。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与时俱进    适应变局       家、校、社共育
        正文: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家庭就有了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学校教育,从孩子接触到了除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社会就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了影响,即有了社会教育。因此,就出现的时间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远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它具有启蒙性、一贯性、实践性和无序性。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具有后续性、阶段性、智能性和系统性。广义的社会教育应该自人类产生就存在着,它同和家庭教育一样具有终身性,并兼有广阔性、复杂性和相长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人自我本能的积极程度的差异,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着。
        远古时代,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作坊式的工匠教育担当着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规模化学校的出现,家庭教育逐渐退居辅助地位,学校教育逐渐占主导。
        随着大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虽然仍占主导地位,起着任何教育模式都取代不了的作用,但社会教育对其冲击力绝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则处于懵懂尴尬的境地。
        2020年的春天,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新冠疫情爆发,冲击着整个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危机中潜伏着新机,困局中定然隐藏着变局。在这一人类危机、世界困局中,教育潜伏着怎样的新机,隐藏着怎样的变局?我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就家校社共育谈几点思考:
        一、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状态
        自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通知后,省、市、县陆续下发了有关开学工作的通知,开学时间一推再推,直至疫情基本可控后的9月,中小学才正式全面复学。
        在漫长的师生居家期间,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
        为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自2月10日起,我校全体师生进入“线上教学”状态。
        学生线上学习,根据疫情控制进展可分为“摸索高热”期、“疲倦懈怠”期和“放任自由”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几种类型,有“自主学习型”、“家长助学型”、“家庭互助型”(同一家庭里有不同学段的孩子,他们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自由散漫型”和“零上线型”。
        摸索高热阶段,2月10日至3月6日。在这一阶段,家长、老师都没有线上教学辅导经验,都在边教学辅导,边摸索探讨。家长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都在相互学习。学生则对“线上教学”表现得尤为新奇,学习热情很高,除因家庭条件限制(有的没手机、电脑等线上学习工具,有的因网络问题找不到教学资源等),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少数学生外,多数学生都能坚持上线,按要求完成听课(看课)任务。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孩子们大多是凭新鲜感、好奇心参与“线上学习”的,他们脱离了老师的视线,自我管控能力尚达不到真正自觉、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境界,来自家长(家庭)的管控又因相处模式和相处环境的原因,缺乏规范性和严密性,加上孩子们各自居家,脱离了班级这一同龄集体,没有了比较和参照,学习的有效动力大打折扣,这些因素使得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看似热火朝天,但实际收效甚微。
        疲倦懈怠阶段,3月7日至4月8日。

近一个月的“线上学习”,家长要顶着居家抗疫(或出勤抗疫)和全天候监管孩子生活学习的双重压力;老师既要在线上教学,管别人家的孩子,又要管自家的孩子的线上学习,还要完成其它抗疫工作;孩子们不能外出,既失去了很多放飞自我的机会,又要整天面对平板、手机、电脑这些缺乏“生机”的物件,还要不停地听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唠叨。家长、老师都疲倦了。孩子们最初的新奇心过后也懈怠了。但由于老师、家长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孩子们也由最初的浮躁、高热逐渐趋于平静;使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比前一阶段差。
        放任自由期,4月9日至6月17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复工复产有序进行,家长们逐渐走出家门,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了,但孩子们仍在居家“线上学习”,这便让“线上学习”变得放任自由了。家长们因为复工无法监管孩子,只能放任孩子自由学习。老师们因为前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探讨,有了灵活自由的线上教学方法和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孩子们因为家长的复工自由了,但同时也失去了“帮手”。又因老师更“厉害”了,他们不再有偷机取巧、混水摸鱼的机会,所以,他们自由了,但更忙了。因此,学习效果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自律、自控能力强的孩子,学习高效优质。自律、自控能力弱的孩子,他们越忙越放任,加上又缺乏家长监管,所以他们的学习低效劣质。
        在上述的三个阶段中,因为学习类型的不同,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自主学习型的孩子,不管在哪一阶段,他们的学习效果都要较其他类型强,特别是后期的放任自由阶段,他们的学习效果与正常到校学习并无多大差异。家长助学型的孩子,到第三阶段学习效果滑坡严重。家庭互助型的孩子,在第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较其他类型(除零上线型外)稍弱。
        二、家、校、社共育的重要性
        通过疫情期间孩子“线上学习”的情况能明显看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在不同程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他们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育人功能、育人环境还是爱教育的时间,它都有着不可替代且不容忽视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调整和补充,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成效,使孩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降低学校教育成效,使孩子终身受累。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可以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应急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中体验、学习、养成、适应、参与。它也有着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功能。
        在疫情防控这种社会环境中,全人类都在接受着社会教育,这种教育因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因素而产生着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国,2020年的新冠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教材,教给了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怎样愉快且有为地生活。教给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因为没有强大的祖国,便没有了危难时刻可供我们栖息的“家”;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便没有了为守护我们安康而勇敢逆行的一线“将士”和日夜蹲守的小区“干群”;没有团结一心的人民群众,便没有了可供我们依靠的根基和后盾。这一特殊教材还教给了我们如何爱家、爱家人。
        这些鲜活、真实、近身的社会教育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学生,让社会教育变得有形,让学校教育变得有样,让家庭教育变得有效,让受教育者刻骨铭心。
        三、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新机与变局
        新冠疫情对全人类、全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这种巨大的危机与困境中,教育左冲右突。学校教育从最初的“线上教学”匆忙应对,到后来的“线上教学”渐入佳境,直到全面复学后的“线上线下”双向结合。在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卫生、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师生对到校上学、上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向往。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空前高涨,他们实现了由“督查员”到“兼职教师的”蜕变。老师不仅实现了由面对课桌、黑板的课堂“现场指挥”到面对摄像头和网络的空中“摇控指挥”的蜕变,还兼修成长成了“心理咨询师”、“健康营养师”等。这是以前多年的在职培训,网络研修都未能达到的效果。新冠疫情催生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让学校教育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使学校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
        同时,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必须承认,学校教育若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在变幻莫测的复杂环境中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机遇,在互联网日益发达和智能机器盛行的当今和未来,它的地位也并非“铁饭碗”。教师职业永远存在,但其不稳定性会与日俱增。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场疫情馈赠的财富,适应后疫情时代,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新机,适应变局,坚守爱和教育大道,让家、校、社三者找到新的支点,保持新的平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