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点滴谈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2期   作者:周海林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如下学习目标:

        周海林
        (红安县实验小学,湖北 黄冈 438400)
        
        
对识字教学目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如下学习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会写”两种要求,即多认、少写。一、二年级要求会写800~1000个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两类字的不同要求。
        (1)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不仅在课文中认识,换个地方还认识,没有其它要求。
        (2)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能在口头上和书面语言中学习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个性差异,往往每个班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整本书上的字都认识,有的学生却只认识几个字。有的整篇课文都能诵读,但其中某些字不认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遗忘是正常的,昨天刚认识的字,今天就不认识了,期望一节课就能巩固本课所有要求会认的字,很难做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耐心,要有方法,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过程中不断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和巩固,以不断加深印象。
对识字教学内容的理解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尽量做到随文识字。因为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者的融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一年级上学期有了识字的基础,下学期就会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等。在学习课文时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尤其针对二类字,不要过多进行字形的分析,强调整体记忆,个别有规律的可以分析,但适可而止。更不能见字就组词,没完没了的拓展。所以教学时采取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识字,因为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也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随文识字就是让学生认识生字后,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初读课文阶段,已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形。这种随文识字三步法,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生字词得到及时复习、巩固,反复诵读,阅读能力也得到训练。
        以《自选商场》为例:
                            shángchǎng    máo jīn    zuòyèběn   bǐ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商   场       毛 巾    作 业 本   笔
                ↓
        去掉拼音字节认读     商场           毛巾   作业本     笔
        ↓
        识字字形,理解字义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小组交流)
        ↓
        回归课文,巩固识字   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对识字教学方法的摸索
        1、互学互助,促进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下位请教同学或老师。

只要学会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得到称赞。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初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2、课外生活,主动识字
        新课程倡导开放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生活中识字”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学校生活中学认校名、班名、课程名称、同学姓名;上学路上可以从路牌、店名中看到生字;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生字;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生字;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生字,从报刊、杂志上读到生字……这对学生来说,一定充满了惊喜。
        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使学生轻松识字。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3、活动游戏,趣味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的活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课堂里主动识字,效果也非常明显。
        (1)做一次加减法。
        学了加减法后,根据合体字的构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做加减法得出要学的生字。
        木+目=(       )       故-攵=(      )
        时-日+又=(       )   (      )+(      )=体
        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了情趣的游戏。
        (2)猜一个字谜
        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茶:一人生在草木中
        碧: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界:田字头、人字中,一撇一竖立下头。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3)编一串顺口溜
        小孩子是听着顺口溜长大的,他们对此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编顺口溜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回:小口回家大口关。       肯:月亮不肯止步。
        夜: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捺要拉长。
        (4)念一首儿歌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同样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办、为:一个“力”字加两点,一个“为”字,一个“办”,“为”字两点在上下,“办”字两点在两边;位置不同形不同,意义更是无关联。
        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边是个“口”,小朋友,别放松,“左”字下边是个“工”。
        (5)讲一个小故事
        学习“兔”这个字时,很容易把“、”忘了,如果能编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了:“……那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我们别把它忘了!”学习“串”这个字,学生会想到羊肉串:“我最喜欢吃羊肉串了”那两个“口”,就是羊肉,那一竖就是穿羊肉的棒,合起来就是“羊肉串的‘串’”,这就是编小故事的魅力。
        苦:旧社会,劳动人民很苦啊。冬天,一家十口(古)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字,只能盖些草(艹)。
        满:水(氵)边长满了小草(艹),小草下面有两只(两)小动物在游戏。在学生的眼里,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的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面包含着各不相同的故事。
        另外,还可以做一次剪贴,办几张卡片等等,让学生把自己所认识的字制成小卡片,或是把从商标、报刊上等认识字做成剪贴,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识字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