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常利
房山区城关第四小学 102400
内容摘要: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与新课程理念下优化作业设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使作业走出泥沼,让其焕发出活力,我们开展了“一一三一”作业模式探索(提取知识点,要求教师整理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在年级、学期教材知识点系统整理的基础上,以单元为单位提取、记录。设计3个层次的习题。基础题、提升题和拓展题。设计一项创新作业,主要是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创新,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优化作业内容,禁止反复抄写;作业形式多样,体现有趣;作业评价多维,体现激励。
小学“一一三一”作业模式初探
当前学生的作业备受关注,上百个“减负令”依然没有解决作业问题,2019年6月2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条明确提出“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这一现象迫使我们重新寻找新的出路。基于此,我们开展了1131作业模式的探索。
一、“1131”作业模式
“1”即知识点,要求教师整理所教学科的知识点,以单元为单位提取、记录。“1”即差异,每个学生的作业习惯、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3”即三个维度的基础题、提升题和拓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计。“1”即创新,主要是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创新。
二、模式目标
(一)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业理念,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桥梁。
(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转变作业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实施步骤
(一)优化作业内容
1.问题导学,设计有内在关联的真实小问题,引导学习。
2.根据所学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3.教材里的题目分层设计。
4.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为主的复习型作业。
将作业按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三层设计,即容易题为基础题,中等难度的题为提升题,难度大的拓展题。教师填写作业分析表(见附件1),同时学生作业本为基础题本,提升题本和拓展题本。
(二)作业形式多样
1.自主型作业
提供形式多样的“自助”式作业。“自助”式作业可分成A、B、C三类“套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套餐作业,从而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2.兼容型作业
如语文《丰碑》一课,教师让学生画碑体写碑文,学古诗画画面,课本剧表演,这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们充满了新鲜感,轻松学习、愉快作业,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生活型作业
鼓励学生从电视、广播或网络中吸取丰富的课外有益资源, 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生活中的信息丰富知识量,比如教师让学生制作科技报等。
4.调研型作业
小学生活泼好动,“做一做”等作业既有较强的活动性、启发性与趣味性,又能使作业生活化。如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在家中调查,整理所学知识。
5.创造型作业
与学生一起梳理单元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创造”习题,如学生画知识树,设计练习题等。
6.前置性、学后迁移和设疑型作业
主要是课后延伸、拓展性、实践巩固性作业。教师根据分析表,针对于不同层次的题例,分别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见附件2)
(三)作业评价多维,体系激励。
以评促改。以评价引领作业设计改革,以作业搭建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以作业搭建学生实际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在作业设计的改进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
1.评价主体多元,采用自评、他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形式,在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评价主体之间互动,使评价成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内容多样,如创新、探究、合作、实践、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评价。
3.强化评价过程,收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体验性信息,引导由关注“教学进度”走向关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亲身体验。
4.评价方式多样,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关注育人质量,引领作业由单纯的作为教学反馈手段走向承载着全面育人功能的作业转变。
四、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了
作业设计不再是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而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精心设计的实效性作业,更加注重能力培养了。
(二)学生的能力提高了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
表现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良好,如四年级语文,字词积累总体表现良好;表现二,思维能力有所提升,如四年级数学,学生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表现三,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如四年级英语,大部分学生能够依据情境进行问答,初步形成交际能力。
五、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语文学科典型生字书写规律掌握仍有问题。
2.学科能力表现表现不足。例如语文学科结合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还需关注。
3.推理能力、转化思想等高阶思维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例如对转化不理解;知道转化,转化过程没有或不全面;
4.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信心需进一步提升。例如书写随意,缺乏信心和兴趣。
(二)思考
1.提升教师选择、分析、研判作业质量的能力。
2.提升教师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能力。
3.聚焦课标、教材和学生,研究作业整体设计,由个体集结成集团化、专业化的团队,进而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可选择的作业资源。
4.利用互联网+,建设“作业监控平台”。
附件1:
“1131”作业模式分析表
学科 年级 出题人 单元主题
知
识
点 题例 分析(重、难点体现;课标体现) 思维
训练
提升点 作业
形式 备注
基础题 (基本要求)
提升题 (提升点:与基础要求对比)
拓展题 (拓展点:与提升题对比)
创新 (创新设计思路)
附件2:
“1131”作业模式设计表
学科 年级 出题人 单元主题
知识点 基础题 提升题 拓展题 创新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