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实验小学 713500
【摘 要】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而且可以使学生得以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相比之下,其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使课外阅读教学实现常态化、有效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是学生展开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入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量要求,很多学生因学业负担加重,并未能兼顾。一方面,与课外阅读读物种类少有关,古典、现代、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类读物,学生不了解,也不喜欢读;另一方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始对科幻、灵异、情感等课外杂志、现代小说等读物情有独钟,这种偏离阅读目标的现象,更加突显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引导课外阅读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小学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我管控力,阅读效率低下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较小,还未意识到阅读对于自己成长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之前的课堂阅读中,教师一般会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且监督学生完成阅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必须要认真地展开阅读。但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无法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在缺乏教师严格管控的情形下,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就会以敷衍的态度来进行阅读,比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打游戏或者是被其他新鲜的事物转移了注意力,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尤为低下。
(二)阅读书目缺乏选择性,阅读兴致不高
不仅如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说,他们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会直接为学生规定不同的阅读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任何的选择权,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阅读不同的书籍材料,所以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阅读欲望。比如,教师一般会在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推荐相应的文学书籍,但是这些不同的材料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不具备较强的参与度,仍然只是被动地展开阅读,没有较强的主动性。
二、探究解决小学课外阅读问题的实用策略
(一)认真研读教材,科学推荐书籍
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丰富课外阅读资源作为支撑的话,小学生就难以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引发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应首先为小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书籍,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与探索热情。
例如,教师在完成《猎人海力布》课堂阅读教学之后,许多学生纷纷表达出对神话故事的喜爱之情。此时,教师可以顺势提醒学生:“孩子们,其实在漳州也有许多传统神话故事,比如《阿串中状元》《保生大帝》《漳州片仔癀》《诏安猫仔粥》等,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家人共同阅读,去感受漳州传统文化的独特的魅力。
”这样,使学生得以在内心潜移默化地接受课外阅读,并且在课外积极主动开展阅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营造温馨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许多学生之所以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缺乏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尝试阅读电子图画书籍,使学生边听讲边观看,通过这种直观教学方式得以激发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在班级设置一个“微型图书馆”,发动大家将自己喜欢的书籍主动带到班级,教师可以从校图书馆借阅一些课外书籍来充实“微型图书馆”。这样,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使学生与书为伴,乐于阅读。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主动和学生共同在“微型图书馆”进行阅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鼓励大胆质疑,启发阅读思考
教师不管是在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学指导过程中,都应重视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说出自身的阅读见解。教师则应针对学生的阅读困惑给予耐心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思考。
例如,当教师在完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课堂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狐狸和乌鸦》。先根据阅读文本提出以下问题:“狐狸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乌鸦嘴里的肉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和讨论之后发现,“乌鸦”因为轻信了“狐狸”的花言巧语而被蛊惑,才最终失去嘴里的肉。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并且尝试独立解决阅读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增强阅读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教师必须注重传统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主体,使课外阅读深度得以增强,进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例如,教师在完成《扁鹊治病》课堂阅读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在课外阅读《佃农、狗和狐狸》。首先,教师先将班级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划分成若干个课外阅读小组。然后,各个课外阅读小组开展讨论与交流,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最后,再由每一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就小组阅读情形进行介绍。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深度,从而使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改革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除了重视课内阅读教学之外,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探索和交流机会,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保证当前的课外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生玉.小学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教育,2019,624(4):95.
[2]刘宾.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交流,2019,26(12):190.
[3]覃延花.浅谈小学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8(4):7-8.